Site Logo
当我们思考时,哲学家在思考什么?:20个哲学家21段赛程中探讨的50个热题 – 纪尧姆·马丁
非文学 / 8th February 2023

介绍 《当我们思考时,哲学家在思考什么?》是作者为了探讨大众看待运动员的方式而写的。这本书是由王晓园从法文翻译成中文的。我是因为突然想了解哲学而读这本书的。 作者 纪尧姆·马丁是一名法国职业自行车手。他也是一名哲学硕士。 内容 《当我们思考时,哲学家在思考什么?》一共有两章。 第一章是向着环法自行车赛,前进吧! 第二章是开启比赛征程! 虽然只有两章,但是每一章里都有不少分章。 读后感 《当我们思考时,哲学家在思考什么?》以一场环法自行车赛来探讨哲学。书中的故事都是虚构的 —— 车手大多是哲学家,连爱因斯坦也出现在故事里。 那什么是哲学呢? 哲学是一种生活的艺术,一种思维的方式,与之相比,思考的内容不那么重要。思考不是故意为之,哲学是应运而生的,不是需要抽出时间来进行的活动。哲学是理解和阐释,并非理解这个世界或是改变它,而是将自我投入到一个问题中,并对这个问题提出观点。哲学是批判精神、存在问题、无法理解的论调。 作者认为真正的智慧并不是揭开那些保护我们免受虚无主义影响的幕布,而是拥抱这种虚无,选择用一种东西将其掩盖起来。按照社会习惯、风俗和主流价值观继续生活,但要知道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证明它们的合理性。 作者把这本书和哲学定义为一个游戏方式。他用体育带出哲学 —— 他把体育看作一种哲学客体,进行发掘和研究,搭建两者的沟通桥梁,而不是在它们之间建起一堵墙。这就是为什么他会以环法自行车赛为主题(其实他本人也是一名职业自行车手)。书中包含了一些有趣的插图,增加了这本书的幽默感。 我觉得作者在书中对体育竞赛的评论非常中肯。他说在体育竞赛中,对职业运动员来说,重要的不是“参与”,而是胜利。竞争的本质不是团结,而是对抗。虽然大家都说参与盛事最重要,可是胜利才是最终目的。 读了这本书后我不觉得我对哲学的理解提高了很多,不过至少也从故事和附录中理解了一些哲学家和流派的观点。 用一句话概括这本书:哲学就是一种思考方式,尝试认识与解释世界,探讨的结果会因人而异,所以才会有不同的哲学流派。 名句 评价 对《当我们思考时,哲学家在思考什么?》有兴趣? 你可以点击下面的链接到虾皮购买电子书。 点击这里购买本书* *以上链接是行销联盟链接。如果你从以上链接购买本书,我可能会从中获益。如果你想支持我的话,就请点击链接购买这本书吧!

被拒绝的勇气 – 岸见一郎
非文学 / 6th November 2020

介绍 《被拒绝的勇气》是一本探讨幸福的日文书。这本中文译本是由何慈毅翻译的。我会选择这本书主要是因为觉得它的书名很有趣,就像看看书里的内容是什么。 作者 岸见一郎是一名哲学家。他的主要领域是阿德勒心理学及古代哲学。除此之外,他也是一名心理辅导师以及日本阿德勒心理学会认定顾问。 内容 《被拒绝的勇气》一共有五篇章节和一篇后记。 五篇章节分别是:一)当你感觉自己离开成功越来越远(六篇分章)、二)除了自己,没有任何人能决定你的价值(九篇分章)、三)无法回应他人的期待,那又怎样(五篇分章)、四)敢于活在当下,是一种勇气(七篇分章)和五)在人际关系中展现自己的价值(七篇分章)。 每一篇分章其实都有标题,不过因为数量有点多,我就不一一列出了。 读后感 《被拒绝的勇气》的主题是幸福。何谓幸福呢?其实幸福并没有一个确定的定义,因为它是因人而异的 。不过成功并不一定等于幸福。作者说幸福属于质的范畴,而成功则属于量的范畴,所以成功可以仿效,但幸福不能。幸福关乎存在,而成功关乎过程,所以哪怕被成功拒绝,我们也有获得幸福的资格。 作者认为所有烦恼都其实都来自人际关系。进入人际关系一定会受伤,或讨人嫌弃,或被人憎恨,或遭人背叛。但幸福也只有在人际关系中才能获得。一个人得不到幸福是因为没有他人给予的希望,而能把我们从绝望中拯救出来的只有他人。那有什么办法吗?作者给出的建议是在关系中展示自己的价值,并永远相信自己的价值。开心、礼貌、热情和宽容就是做人的道理。 “既然人终有一死,为何又一定得活着?”作者很早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不过到现在都还没找到答案。不过能想到这个问题应该是成熟的表现吧。什么是成熟呢?成熟就是自己的课题自己做决定,自己的人生自己负责,自己的选择自己接受,自己的价值也由自己来诠释。切记评价与价值是完全不同的,人的价值在于生存以及为他人做出的贡献。 书中多次提到了阿德勒和三木清。阿德勒全名是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他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创始了个体心理学,并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三木清是日本哲学家,建立了“三木哲学”体系。这两人都是作者所崇拜之人。 书中有不少咨询,而作者也为这些问题提供了解答。按作者所说,其实要幸福并不难,那就是活在当下,放下过去,看淡未来。不过真正能够做到的人应该不多吧。但是只要我们朝这个方向前进,幸福应该就能握在手中了。至于途中遇上的挫折,就把它当成获得幸福的机遇吧。 名句 正如有时候我们投入了硬币也没有任何东西出来一样,人世间没有答案的问题比比皆是。 我们不是因为成就了什么而变得幸福,也不是因为失去了什么而变得不幸。 他人所认为的成功,未必是真正的成功。 人生中谁也不是都能按照逻辑来决定事情的。 人们怀念过去,往往是因为改变不了现在的生活方式。 评价 对《被拒绝的勇气》有兴趣? 这本书是我在中国亚马逊Kindle书店购买的。如果你知道马来西亚哪里有出售本书的话,请在下方留言告诉大家。谢谢。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 高铭
非文学 / 24th May 2020

介绍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个书名挑起了我的兴趣,我很好奇里面的内容会是什么。原本以为是一本小说,其实是一本记录,不过有些内容可能比小说还离奇。作者选出一些他四年里访谈精神病患者或其他人的事迹写成本书。 作者 高铭本职工作是影视策划,不过后来却成了畅销书作家。作者以《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获得了不少殊荣。 内容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一共有六十篇章节、两篇前言(新版和第一版)和两章后记(新版和第一版)。由于章节实在太多了,我就不在此一一列出了。其中一章“朝生暮死”是关于作者自己的一章。 作者在这一版中把以前未完成的十个篇章完成加入。 读后感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是作者为了回答“这个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去接触精神病患者后所写的。里面的故事大多都是从这些访谈中提取出来的。书里提到了一些有趣或是我觉得非常精辟的见解,我就在此与大家分享其中一部分。 第一是知识永远不会是负担,欲望才是负担。我觉得这句话实在是太正确了。由于有了知识,所以才会产生欲望,不过因此而认为是知识带来负担的话就是本末倒置了。 第二是我们每个人都是有思想的,所以我们看待事物的时候,其实是加了自己的主观意识。这也造成了想象怎么可能无限呢,想象全部是依托在认知上的,超越不了认知。这说明了人类的思想应该都是超越不了自己的意识与认知的。 我们很多人都喜欢骂人神经病,其实精神病和神经病是不一样的。神经病是神经系统的疾病,而精神病才是心理障碍疾病。作者在书中提到其实人人都有遗传缺陷,可是只有一部分人会发病。无人知晓是什么诱发了这些遗传缺陷导致精神病。 书中有很多关于量子物理知识的探讨,有些解说我也是看得一头雾水,真的很难想象作者花了多大的工夫来恶补这方面的知识。读了这本书后我发现天才和疯子有时真的只是一线之差。一些精神病患者的逻辑思维可能比你我都更强大,有些病人看事物可能比我们还透彻。那到底哪一些精神病人里出现天才的概率是最高的呢?作者认为侃侃而谈的精神病人里面才是天才最多的。 说真的这本书里的某些故事让我感触良多或是发人深思。虽然有些故事比较离奇,不过这也让我们能够认识精神病的多面性。 名句 时间不是流逝的,流逝的是我们。 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喜好,而不是必须跟别人一样的态度。 生存和兴趣永远是最好的动力。 一念之间,万物生或者死;一芥之间,宇宙存或者灭。一切变化,只是始于那一点点。 解释其实就是掩饰,真正的道理不用解释。 评价 对《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有兴趣? 你可以点击下面的链接到纪伊国屋书店购买本书。 点击这里购买本书

生活的艺术 – 林语堂
非文学 / 18th May 2020

介绍 《生活的艺术》是作者写来分享自己的思想和生活所得的经验。我纯粹是想看看作者所谓生活的艺术到底是怎样。这本书是由越裔汉从英文翻译成中文的。 作者 林语堂是一名文学家及发明家。他曾到过美国和德国留学,过后在多所大学和学院任教,并在几个国际组织任职。他在一九四零年和一九五零年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作者在一生中留下了不少中英著作。 内容 《生活的艺术》一共有十四章和一篇自序。 章节依次为醒觉、关于人类的观念、我们的动物性遗产、论近人情、谁最会享受人生、生命的享受、悠闲的重要、家庭之乐、生活的享受、享受大自然、旅行的享受、文化的享受、与上帝的关系以及思想的艺术。 每一章里都有几篇分章。 读后感 《生活的艺术》 表现了中国诗人和学者们经过常识和诗意情绪估定的人生观,也就是中国民族的哲学。 作者认为人类是好奇、梦想、幽默、任性的动物。人类异于其它动物的特性就是能把说话跟拳脚混合应用。作者认为人生世上,他的问题不是拿什么做目的,或怎样去实现这目的,而是怎样去应付此生,怎样消遣这五六十年天赋给他的光阴。人生其实没有什么好坏,只有“在那一季里什么东西是好”的问题。作者认为七十年已经足够获得智慧和看清人类的愚蠢。 文明与文化的最崇高最健全的理想是生活及思想的简朴性。照作者所想,中国最崇高的理想就是一个人不必逃避人类社会和人生,而本性仍能保持原有快乐。简而言之,中国的哲学是注重人生的知识而不是注重真理的知识。 让我感到意外的是作者在书中探讨了与上帝的关系-。他认为宗教应该是一种灵的交流,不应含有此造对彼造有所求的交换情事。他也在书中披露了他如何从一位基督徒蜕变成一名异教徒。 追求知识应该游戏化,而不是填鸭式。寻求知识应该是自己的事,这样才能让教育成为一种快乐并趋于积极。作者并不想人类变成十全十美合理性的人。不过我认为或许当人类十全十美后会与作者所想的不一样,这只不过是因为思考维度不同造成得到的结论也不同。 读了这本书后,我个人觉得作者是一个勘破红尘,相信科学,并拒绝现世的宗教与不相信宿命的人。这本书应该是作于二战前夕,而作者对时事也提供了精辟见解,甚至可说预见了英帝国的解体。一开始还以为他贬低女人,可实际上他非常赞颂女性。 虽然我很赞同作者的很多观点,尤其是经济学的观念,不过我也不同意他的某些观点,就如作者对快乐的定义可能会导致很多人死亡,还有作者说吸烟无害。 书中有些内容其实有点晦涩难懂,再加上书里也引用文言文 ,更是加大了阅读的难度。我并没给这本书很高的评价,或许是因为我的修养还没达到作者的境界。不过我相信作者必不会对此在意,因为他提倡阅读就是应该寻找自己喜欢的书籍来阅读才有乐趣。 名句 人类似分为两种人:一种是理想主义者,另一种是现实主义者,是造成人类进步的两种动力。 天使绝对相信公理;禽兽绝对相信强权;只有人类以为强权就是公理。 世间没有一个人会感到绝对的满足。 理想仅是一种信仰另一世态的心境,不管它是一种什么世态,总之只要和现代人类的世态不同就是了。 人类的聪明虽足以发明无线电,但不足以制止战争,将来也是如此。 评价 对《生活的艺术》有兴趣? 你可以点击下面的链接到大众书局网页购买此书。 点击这里购买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