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书籍封面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书籍封面

介绍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个书名挑起了我的兴趣,我很好奇里面的内容会是什么。原本以为是一本小说,其实是一本记录,不过有些内容可能比小说还离奇。作者选出一些他四年里访谈精神病患者或其他人的事迹写成本书。



作者

高铭本职工作是影视策划,不过后来却成了畅销书作家。作者以《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获得了不少殊荣。



内容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一共有六十篇章节、两篇前言(新版和第一版)和两章后记(新版和第一版)。由于章节实在太多了,我就不在此一一列出了。其中一章“朝生暮死”是关于作者自己的一章。

作者在这一版中把以前未完成的十个篇章完成加入。



读后感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是作者为了回答“这个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去接触精神病患者后所写的。里面的故事大多都是从这些访谈中提取出来的。书里提到了一些有趣或是我觉得非常精辟的见解,我就在此与大家分享其中一部分。

第一是知识永远不会是负担,欲望才是负担。我觉得这句话实在是太正确了。由于有了知识,所以才会产生欲望,不过因此而认为是知识带来负担的话就是本末倒置了。

第二是我们每个人都是有思想的,所以我们看待事物的时候,其实是加了自己的主观意识。这也造成了想象怎么可能无限呢,想象全部是依托在认知上的,超越不了认知。这说明了人类的思想应该都是超越不了自己的意识与认知的。

我们很多人都喜欢骂人神经病,其实精神病和神经病是不一样的。神经病是神经系统的疾病,而精神病才是心理障碍疾病。作者在书中提到其实人人都有遗传缺陷,可是只有一部分人会发病。无人知晓是什么诱发了这些遗传缺陷导致精神病。

书中有很多关于量子物理知识的探讨,有些解说我也是看得一头雾水,真的很难想象作者花了多大的工夫来恶补这方面的知识。读了这本书后我发现天才和疯子有时真的只是一线之差。一些精神病患者的逻辑思维可能比你我都更强大,有些病人看事物可能比我们还透彻。那到底哪一些精神病人里出现天才的概率是最高的呢?作者认为侃侃而谈的精神病人里面才是天才最多的。

说真的这本书里的某些故事让我感触良多或是发人深思。虽然有些故事比较离奇,不过这也让我们能够认识精神病的多面性。



名句

  1. 时间不是流逝的,流逝的是我们。
  2. 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喜好,而不是必须跟别人一样的态度。
  3. 生存和兴趣永远是最好的动力。
  4. 一念之间,万物生或者死;一芥之间,宇宙存或者灭。一切变化,只是始于那一点点。
  5. 解释其实就是掩饰,真正的道理不用解释。


评价

[usr 3]





对《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有兴趣?

你可以点击下面的链接到纪伊国屋书店购买本书。

点击这里购买本书

Related Posts

断舍离 – 山下英子

断舍离 – 山下英子

Leckas
介绍 《断舍离》 是一本关于如何让生活变得简单的书籍。原著为日文,中文版由吴倩翻译。标题中的每一个字都代表着一个目标,只要能做到,那就能轻易感觉到幸福了。 作者 山下英子是人生整理概念“断舍离”的创始人。她通过瑜伽参透了放下心中执念的修行哲学“断行,舍行,离行” ,进而把断舍离发扬光大。作者自二零零零年起就以杂物管理咨询师的身份在日本各地举行断舍离讲座,引起日本全民断舍离的热潮。除了本书之外,作者也出版了不少关于断舍离的书籍。 内容 《断舍离》由一篇张德芬的推荐序、一篇前言、五篇章节和一篇后记构成。第一章是只要了解个中奥妙,就能激发干劲——断舍离的机制,一共有五个主题。第二章是我们为什么没办法收拾——无法丢弃的理由,有五个要点。第三章是先从整理头脑开始——断舍离的思考法则,由七个要点组成。第四章为身体开始行动——断舍离的实践方法,有五个主旨。前四篇章节的结尾都有一篇断舍离专栏,讲述了作者在断舍离旅程上的一些经历。第五章是前所未有的畅快和解放感——看不见的世界在变化,只有三个重点。 后记是本书的结尾,作者也在这里表示感恩。 读后感 断舍离是什么呢?就是通过收拾的过程了解并喜欢上真实的自己,实现自我肯定。它的任务在于取回以往被浪费掉的一切,包括时间、空间和管理维护的能量。断舍离的目标是让整个社会上的物品都能各得其所。 简而言之,断舍离可以如此解释: 断 = 物品要用才有价值 舍 = 物品在此时、当下,应出现在需要它的地方 离 =...
Read More
零售的哲学:7-Eleven的便利店创始人自述 – 铃木敏文

零售的哲学:7-Eleven的便利店创始人自述 – 铃木敏文

Leckas
读后感 作者希望《零售的哲学》能够让读者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方法,成为向新挑战迈出第一步的契机。 何谓经营? 经营就是不忘根本,踏实地向前迈进,只有凭借坚忍不拔的实干精神,才能在紧急关头迎接挑战,做出具有独创性的变革。经营绝对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个人的工作亦是如此,在尚不具备明确的根据时,最好不要公开宣布业绩目标。 企业必须依靠自身的智慧建立可持续性发展的事业。开拓新事业必须具备认清核心重点的能力,在起步之初没有必要遵循完美主义。 经营肯定离不开会议,可是开会常常却让人觉得浪费时间。作者说会议不应该只是单方面的传达,只有把握听众的反应,进行双向的沟通,才能让会议时间变得更有价值。 以消费者为先 判断一项事业是否具有可行性应该从消费者的立场出发,以消费者的视点,深入考察是否“符合需求”。总的来说,就是站在顾客的立场来考虑,不是为顾客着想。 注重变化 萌发新商机的关键点在于从变化预测未来,环环相扣地思索应对变化的方法,如此循环往复。从变化中读懂“未来”,建立“假设”然后“执行”,再对结果进行“验证”来优化工作模式。作者提倡的工作步骤是“假设➡️执行➡️验证“。 事业成功与否的分水岭在于能否比别人早一步注意到变化,并找出有效应对的方法。关键点是常常变化的,所以才要注重变化。 成功的要素 当事业发展受阻时,怨天尤人是最轻松便捷的方法,但是轻松的背后即是停滞不前。只有正视自身的弱点,努力做出改善,并不断地向新目标发起挑战,才能脚踏实地地前进,得到稳步的成长。 实现机遇关键在于问题意识(经常主动研究现行的工作模式是不是处于最优状态)和思维力(深层次挖掘事物本质的能力)。 总结 《零售的哲学》道出了7-Eleven成功的原因。作者认为7-Eleven成功的原因是: 他认为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时刻保持发现问题的意识,制定出切中要点的初步假设。如果我们也把“假设➡️执行➡️验证”这个步骤带入工作或学习中,或许能够获得意想不到的成果吧。 除了第一章和第八章外,每一章的结尾都有零售の哲学。这是章节的要点——短短三句话就是整章的精华了。 由于本书与我之前读过的《7-Eleven经营秘籍》类似,所以我就没给三星评价了。 一言蔽之...
Read More
北欧神话 – 茅盾

北欧神话 – 茅盾

Leckas
介绍 《北欧神话》记录了北欧神话人物。我是因为有点兴趣想了解北欧神话才阅读此书的。 作者 茅盾原名沈德鸿,是一名中国现代作家及文学评论家。他曾任中国政协副主席以及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他的笔名有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 内容 《北欧神话》有一篇例言、二十三章、一个译名对照表和一个参考用书表。 章节依次为一)绪言、二)天地创造的神话、三)众神之王奥丁、四)众神之后弗丽嘉、五)雷神索尔、六)勇敢及战争之神提尔、七)诗歌及音乐之神布拉吉、八)春之女神伊敦恩、九)夏与冬之神、十)光明神及黑暗神、十一)稼穑之神弗雷、十二)森林之神维达、十三)海洋诸神、十四)美与爱之神弗雷雅、十五)真理与正义之神福尔采蒂、十六)命运女神、十七)火与恶之神洛基、十八)神之使者与守望者、十九)女武神瓦尔基里、二十)冥世的神话及死神海拉、二十一)巨人族、二十二)诸神之黄昏及二十三)西古尔德传说。 读后感 《北欧神话》记述了斯堪的纳维亚神话的来源以及神话中的神祗与人物。据作者所说,北欧人可能是亚洲中部移民,所以北欧神话有些地方与中国神话的断片相像。不过由于北欧神话被基督教信仰调和修正,所以已不能正确反映原始北欧人的信仰、习惯和意识形态。 北欧神话是指古代斯堪的纳维亚人的原始信仰及自然观察,也包括英雄传说。北欧神话的来源可能来自挪威的古诗人或是冰岛的古代游吟诗人。《大埃达》和《小埃达》被认为是保存了北欧神话的重要古籍。不过这两部都是身世不明的古籍,而且均出于基督徒之手,所以作者认为北欧神话是中途夭殇的未完熟品。 北欧人的基本思想和世界观是万物,即使是神,也是善恶杂沓的混合。除此之外,北欧神话的神也有死亡的一天。有生必有死是北欧神话中牢不可破的观念。 原本我以为这是一本神话故事书,不过读了以后才发现它是一本北欧神话神祗及人物的百科全书。虽然和我想象的不一样,但这本书也让我对北欧神话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名句 – 评价 [usr 2] 对《北欧神话》有兴趣? 这本书是我在中国亚马逊Kindle书店购买的。如果你知道马来西亚哪里有出售本书的话,请在下方留言告诉大家。谢谢。 Share...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