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下班后封面
赢在下班后封面

介绍

《赢在下班后》是由池本克之所著,赵净净翻译的日文书。它是一本关于如何利用工余时间来提升工作效率甚至是生活品质的手册。



作者

老实说,由于作者是一名日本人,我无法找到关于他的详细资料。他在书中提到他的职业生涯始于租赁公司与保险公司的普通职员。过后池本克之在Dr.Ci:Labo Co.,Ltd.和Netprice,Ltd.上班。他担任过七家公司的社外董事以及为三百家以上的大型公司乃至风险投资公司提供咨询服务。



内容

《赢在下班后》 一共有一篇前言、六个章节与一篇结语。每个章节结尾都有一段小结来总结章节里的内容。这些总结非常精炼简要,大致上都囊括了整篇章节的内容。如果不想逐字逐句地读这本书的话,可以专看这些小结。

书中提到作者认为度过下班后时间最好的方式、如何应对工作上的压力、情绪管理的重要性、身体管理的目的、旅行时提升自我的方法和外在形象对自己的影响。这些都是作者以多年从商与咨询的经验所得出来的心得。



读后感

正如作者所述,世上没有不乏味的工作,一切都取决于我们的心态。作者认为如何度过八小时外的时间对一个人是否会在事业上取得成就起到举足轻重的影响。他建议我们利用下班时间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并把对待娱乐的热情也用在工作上。除此之外,做人必须要谦虚,并不耻下问,借鉴别人的经验,这样才能少走点弯路。姿势在很大程度上能左右自己的心思,所以我们需要找寻一个能够让自己提起干劲的姿势,以便必要时能够透过姿势来调整自己的心态。还有一点就是我们在工作时间外的言行举止才是决定自己个人形象和评价的依据,所以不论何时我们都应该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呈现出来。

虽然我个人并不完全赞同作者的所有观点,尤其是关于旅行的方式,不过他的其它观点却是非常有道理。如果能把这些道理身体力行的话,成功应该离我们就不远了。



名句

  1. 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爱好都无法全身心投入、倾尽全力,更无法寄望他能够认真对待枯燥乏味的工作了。
  2. 做不到谦虚,就不可能学到真正重要的东西。
  3. 勇于承担责任的人和总是把错误推到别人身上的人,成长速度会截然不同。
  4. 准备工作占八分,真正的工作占二分。
  5. 要想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正确判断,拥有多少当机立断的经验值,以及多少判断材料就变得非常重要。


评价

[usr 2]





对《赢在下班后》有兴趣?

你可以点击下面的链接到大众书局网店购买本书。

点击这里到大众书局购买本书

Related Posts

30岁以后,每天学点谋略学 – 李健

30岁以后,每天学点谋略学 – 李健

Leckas
介绍 《30岁以后,每天学点谋略学》这个标题吸引了我。这主要是因为我已经跨入了这个年龄层,所以我就想看看自己已经掌握了多少谋略,还有应该学些什么谋略。 作者 我无法找到关于作者李健的详细资料。我所能找到的就是这寥寥数句:海龟族,讲过学、经过商、进过国企和外企,现在某文化咨询公司任职。 所谓海龟族就是学成归去中国的海外留学人员。 内容 《30岁以后,每天学点谋略学》只有一篇前言和四个章节。前言的标题为人到三十始中局,要点是人的成熟阶段是从三十多岁到六十多岁。第一章是谋略的重要性,一共有九个要点。第二章是优势竞争谋略,由八个分章组成。第三章是发现优势,共有十二个主题。第四章是经营你的人生,只有四个分章。 读后感 一开始阅读这本书的时候还以为作者是要教我们使用阴谋诡计,后来才发现其实他并不是叫我们使诈,而是教导我们该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谋略就是为了在竞争中能更好地生存发展的思维艺术。 作者提到要改变命运,从书上学是不足的,更重要的是从社会实践中学。三十岁后的时段是人生最重要的一段时光,所以要学会利用谋略来掌握自身的命运,而要运用谋略就先要了解自己的优势。 优势分为三个层次:宏观优势(环境资本)、中观优势(社会资本)以及微观优势(个体资本)。环境资本包括天时、地利、人和,简而言之就是时机、职位、人脉。社会资本包含经济资本(金钱)、文化资本(名望)、政治资本(权力)。个体资本囊括体能(身体)、意志(精神)、智能(智慧)。 宏观优势比较难被掌控,通常只能努力疏通人和,谋取地利,然后等待天时。中观优势比起宏观优势则较易能掌控,靠着自身的努力多多少少都可以积累到。至于微观优势就完全靠自己了。虽然体能、意志与智能可能被遗传因素影响,但这些优势很大程度能上够通过锻炼提升。 作者说精英不仅强于体,而且强于心,强于智,强于组织。但这一系列资本中,身体是圆心,其他优势是围绕圆心而旋转的圆环。所以我们必须好好照顾自己的身体,不然就算有大好机会也会因为身体因素而无能为力。 真正成熟的人都应当知道事物都有向好的方向与坏的方向发展的两面。现实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更多的是坎坷挫折。 所以三十岁后要有一个清晰的设计规划,比如以每十年来作为一个分水岭,知道本身的目标并努力朝目标迈进。 作者以历史故事和身边的人与事带出他的观点。总的来说,这本书比较注重职场的成就,不过里面的知识用在人生管理上也适合。我的总结是努力提升个体资本,然后收集社会资本,当具备环境资本时就能获得成功。简而言之就是脚踏实地专心一致来成就辉煌人生。 名句 世事纷纭一局棋。下棋如此,人生亦如此。 学会运用优势,比你拥有优势更重要。 苦难是人生的必修课。...
Read More
如何打造你的独特观点 – 斋藤孝

如何打造你的独特观点 – 斋藤孝

Leckas
介绍 《如何打造你的独特观点》的原文是日文,中文由巩露霞翻译。这本书的主旨是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以五天集中授课的形式来阐述五个步骤,好让读者能够成为拥有自己的想法的人。 作者 斋藤孝是日本明治大学文学部的教授。他在硕士和博士课程期间从事教育学研究。他有诸多著作,大多都与商务及教育学领域有关。 内容 这本书有一篇序章、五篇主章、一篇后记及一篇出版后记。作者以每天一个步骤的方式来书写本书。第一天写评论,第二天教导思考技能、第三天关于锻炼沟通能力和联想力、第四天传授读书方法、最后一天则是关于决断的思考方法。每一天对应一个章节。作者在每个章节里都说明了本章建议的重要性以及它的实践方法。 读后感 虽说这本书是以五天授课的形式把知识呈现给读者,但没人说我们一定要在五天的时间里读完这本书。本书提到了很多训练思维的方式,包括撰写评论、多接触时事、向他人转述事物、掌握提问能力、多读书等。虽然他列举了很多技巧,但都需要实践才能提高思考能力,进而提升决断力的目的。纸上谈兵只是无用之功。 让我以自身经验举例。我现在就是在写着书评,要撰写一篇这样的文章其实是满困难的。但只要多加练习 ,我相信每个人都能够写出包含自己观点的评论,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虽然我并不全盘接受作者的全部观点(尤其是关于“不要写关于“有问题”的书的评论,应当写出能得到其他读者的共鸣的评论”这句话),但我觉得他的主要观点和训练方法都会是非常有效的。 总的来说,这本书要求我们具备并提高能够面对各种情况的能力。里面的思考技巧以及训练方式都不会太过复杂,我们只需要选择自己喜欢或觉得容易上手的开始执行就可以了。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旦开了头,我相信任何人或多或少都能从中获益。 名句 最终的目标是在明确情况的基础上做出决策,并调动自己或周围人落实到行动,将事态发展引导至更好的方向。 矛盾才是思考的原动力。 即便无法以“欢迎”的心情去对待,但是“麻烦”的出现起到了“提醒”的作用,这一点是没错的。 如果一开始就搞错方向,无论给出多么出色的意见也毫无价值。 思考的最高水平就是做出决断后付诸行动。 评价 [usr...
Read More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 高铭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 高铭

Leckas
介绍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个书名挑起了我的兴趣,我很好奇里面的内容会是什么。原本以为是一本小说,其实是一本记录,不过有些内容可能比小说还离奇。作者选出一些他四年里访谈精神病患者或其他人的事迹写成本书。 作者 高铭本职工作是影视策划,不过后来却成了畅销书作家。作者以《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获得了不少殊荣。 内容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一共有六十篇章节、两篇前言(新版和第一版)和两章后记(新版和第一版)。由于章节实在太多了,我就不在此一一列出了。其中一章“朝生暮死”是关于作者自己的一章。 作者在这一版中把以前未完成的十个篇章完成加入。 读后感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是作者为了回答“这个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去接触精神病患者后所写的。里面的故事大多都是从这些访谈中提取出来的。书里提到了一些有趣或是我觉得非常精辟的见解,我就在此与大家分享其中一部分。 第一是知识永远不会是负担,欲望才是负担。我觉得这句话实在是太正确了。由于有了知识,所以才会产生欲望,不过因此而认为是知识带来负担的话就是本末倒置了。 第二是我们每个人都是有思想的,所以我们看待事物的时候,其实是加了自己的主观意识。这也造成了想象怎么可能无限呢,想象全部是依托在认知上的,超越不了认知。这说明了人类的思想应该都是超越不了自己的意识与认知的。 我们很多人都喜欢骂人神经病,其实精神病和神经病是不一样的。神经病是神经系统的疾病,而精神病才是心理障碍疾病。作者在书中提到其实人人都有遗传缺陷,可是只有一部分人会发病。无人知晓是什么诱发了这些遗传缺陷导致精神病。 书中有很多关于量子物理知识的探讨,有些解说我也是看得一头雾水,真的很难想象作者花了多大的工夫来恶补这方面的知识。读了这本书后我发现天才和疯子有时真的只是一线之差。一些精神病患者的逻辑思维可能比你我都更强大,有些病人看事物可能比我们还透彻。那到底哪一些精神病人里出现天才的概率是最高的呢?作者认为侃侃而谈的精神病人里面才是天才最多的。 说真的这本书里的某些故事让我感触良多或是发人深思。虽然有些故事比较离奇,不过这也让我们能够认识精神病的多面性。 名句 时间不是流逝的,流逝的是我们。 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喜好,而不是必须跟别人一样的态度。 生存和兴趣永远是最好的动力。 一念之间,万物生或者死;一芥之间,宇宙存或者灭。一切变化,只是始于那一点点。 解释其实就是掩饰,真正的道理不用解释。...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