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Eleven经营秘籍》书籍封面
《7-Eleven经营秘籍》书籍封面

介绍

《7-Eleven经营秘籍》是日本7-Eleven创办人所写的经验之谈。这本书由王猛和程慧从日文翻译成中文。作者在本书分享了自己面对失败的方式。我一直很好奇日本和马拉西亚的7-Eleven为什么不一样,就想通过此书寻找答案。



作者

铃木敏文是日本企业家,曾担任日本7&I控股公司、伊藤洋华堂、日本7-Eleven等公司的代表取缔役会长与首席执行官,也担任日本中央大学理事长。



内容

《7-Eleven经营秘籍》有一篇前言(通往未来,没有现成的路可走!)、六篇章节和一章结语。

六篇章节是:

一)努力并顺其自然坚持下来

二)培养跳跃式思维,创造从“无”到“有”

三)与其寻找做不到的理由,不如思考一下实现的方法

四)“工作的分母”不是商家,而是顾客

五)将顾客的需求作为判断标准,就可以毫不犹豫地做出决定

六)看穿事物的本质,顺利推进工作

每一章里都有三到六个分节,我就不一一列出了。



读后感

《7-Eleven经营秘籍》回顾了作者的生平,并重点讲述了作者是如何创立日本7-Eleven便利店的。作者持续工作了六十年直到二零一六年,而7-Eleven是日本第一家连锁便利店,更是世界第一家将POS运用于营销工作的公司。

作者认为要发挥出真正的力量,那应当发现自己一直以来认为非常重要,并一直依附于此的东西实际上仅仅是一种自我认知。如今的时代要求人们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以未来为导向,不拘泥于过去和现在。如果今天做和昨天同样的事情,明天再次重复,在习惯于轻松的时候,也将在市场的变化中被淘汰出局。但是他也提醒任何改革都是有相应成本的。

虽然很难轻易忘掉工作中出现的失败和失误,但如果过于纠结失败和失误,囿于其中则难以前进。作者劝导要尽早忘却,向前迈出一步,面对下一次挑战。失败后如果能转换成全新的视角,重新挑战,就可以获得新的机遇,创造新的事物。社会上的不便和不满是创造新事物或开始新事业的机遇。创造新事物其实并不是创造了什么,而是从现有世界上的众多事物中发现某些东西,在此基础上尝试将这些事物与创造联系起来。

在尝试进行某种挑战的时候,人类本能地就会希望事情能够获取成功,所以内心会出现不能失败的想法。可是这样的话就会在潜意识中倾向于不打破常规,很难摆脱过去经验的影响。如果开始就认为会失败,那么自然就不会进行新的挑战;如果尝试挑战时认为不能失败的话,也就不会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挑战。由于最初的时候不是所有条件都完美无缺,所以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会取得成功。如果心里想着即便失败了,马上忘掉,重新开始,就可以将思维投射到未来。在无数次挑战中,如果一次取得成功,那么就认为这次取得了成功,下次继续尝试挑战,这样就会进入下一个阶段,最终取得完全的胜利。

在做出判断的时候,重要的是判断的标准。不过事情直接涉及个人利益时,人的判断标准就会变得模糊不清。毕竟每个人都会无意识地根据情况的不同,采取不同的立场。人具有两副相互矛盾的面孔:一面是认为某件事有去做的价值的话,即便非常困难,也会尝试挑战,将事情圆满完成;另一面就是本能地试图保护自己。

作者和我一样是属于怕麻烦的类型,他也有面对人的恐惧症,不过大部分症状都被他克服了,除了怕见生人,尤其是一对一的情况。

马来西亚的7-Eleven和日本的7-Eleven如此不同或许是因为没有得到日本7-Eleven的精髓吧。作者认为顾客的心理可以定位为任性,而他获的成功的原因是以未来为起点进行思考以及站在顾客立场上思考问题的时候,紧紧抓住了事物的本质。这本书提到了很多关于程序以及顾客的观点,可是却没什么提到员工。

一言蔽之:不要说都是为顾客好,而是站在顾客的立场上思考他们要的是什么。



名句

  1. 通往未来,没有现成的路可走!前方的路需要自己去探索。
  2. 最大的失败是获得最大机遇的契机。
  3. 如果不具备必要的条件,那么就去改变条件本身。
  4. 计算机无论如何进化,其功能是辅助人类,而人类依然是核心,这一点永远不会改变。
  5. 大家都赞成的事情,很多时候都会失败;如果是大家都反对的事情,很多时候会取得成功。


评价

[usr 3]





对《7-Eleven经营秘籍》有兴趣?

你可以点击下面的链接到虾皮购买本书。

点击这里购买电子书

以上链接是行销联盟链接。如果你从以上链接购买本书,我可能会从中获益。如果你想支持我的话,就请点击链接购买这本书吧!

Related Posts

黄同学漫画兵器史 – 那个黄同学

黄同学漫画兵器史 – 那个黄同学

Leckas
介绍 《黄同学漫画兵器史》是一本以文字和插图介绍枪械历史的图书。我是因为想要暂时从育儿书籍中抽离出来而选择这本书的。 作者 那个黄同学本名黄哲,是一名知名军事、历史漫画家,二战历史爱好者,“考据控”。 内容 《黄同学漫画兵器史》有一篇序言和十九篇章节。 这些章节依次为:世间谁人不知它——Kar98k半自动步枪、了不起的M1加兰德、看不见的魔鬼:狙击步枪、手枪简史及转轮手枪的发展、改变历史的勃朗宁手枪、史上首款机枪:加特林机枪、死神镰刀:马克沁重机枪、抗日战场上的轻机枪之战、魔鬼的电锯:MG34/42通用机枪、走上战场的冲锋枪、罪恶帮凶:MP38/40冲锋枪、反恐利器:MP5冲锋枪、现代突击步枪鼻祖:STG44、步枪之王:AK47突击步枪、小口径突击步枪先驱:M16突击步枪、枪炮合一:榴弹发射器、战壕扫帚:霰弹枪、现代甲胄:防弹衣与头盔、令人大开眼界的“间谍武器”。 读后感 《黄同学漫画兵器史》书中讲解了兵器的发展历程,并配有兵器结构图与其发明者的逸闻趣事。这本书所介绍的全是枪械,囊括了从美国内战到现代的发明。这本书不长,而且也非常易读,可以增长读者对枪支的了解。不过这知识应该不会非常有用,毕竟只有少数人是和枪支打交道的。 名句 国无防不立,国无防不安。 评价 [usr 2] 对《黄同学漫画兵器史》有兴趣? 这本书是我在中国亚马逊Kindle书店购买的。如果你知道马来西亚哪里有出售本书的话,请在下方留言告诉大家。谢谢。 Share on Facebook Tweet
Read More
统计学关我什么事:生活中的极简统计学 – 小岛宽之

统计学关我什么事:生活中的极简统计学 – 小岛宽之

Leckas
介绍 《统计学关我什么事》是一本关于贝叶斯统计的书籍。这本日文书是由罗梦迪翻译成中文的。作者撰写这本书是为了将自己的研究领域介绍给更多人。我是想看看作者所谓的面积图到底能如何简化统计学而阅读这本书的。 作者 小岛宽之是日本帝京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以及经济学博士。他著有多部关于统计学的作品。 内容 《统计学关我什么事》一共分为两个部分(二十二篇章节),外加一篇介绍和一章结语(贝叶斯统计——21世纪最振奋人心的科学)。 第一部是快速学习!理解贝叶斯统计学的精髓。这里共有被称为讲的十三篇章节。每一讲里都有几篇分节。 第二部是完全自学!从“概率论”到“正态分布”。这一部一共有八讲。 最后一章是补讲,标题是贝塔分布的积分计算。 由于本书有太多章节,所以我就不在此一一赘述了。每一讲的最后都有简单的练习题。 读后感 贝叶斯统计的基础是概率公式,而贝叶斯公式立足于条件概率的发展事项。作者在书中用面积图来解释贝叶斯公式的不可靠性和便利性,好让对贝叶斯统计学毫无根基的读者也能轻易了解书里的内容。 贝叶斯统计到底有什么优势呢?作者说有两个。其一是在数据少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推测,数据越多,推测结果越准确。第二个是对所获得的信息可做出瞬时反应,自动升级推测。 贝叶斯统计学会用到两种概率:先验概率和后验概率。先验概率会根据获得信息后而发生变化,从而形成后验概率。这也就是贝叶斯统计学的特别之处。 作者也在书中讲解了贝叶斯统计学与标准统计学(内曼 – 皮尔逊统计学)的相似以及不同之处。 作为一本入门级书籍,《统计学关我什么事》并没有充分齐全的教材。不过作者却以另类的方式很好地介绍了它的主题。书中的第二部分有不少公式,其中很多我都不能完全理解。不过如果完全没有公式的话,这就不能算是一本统计学书籍了吧? 想要理解贝叶斯统计学可是却不想深入研究?这本书将会是一本很好的选择。 名句...
Read More
儿童性格心理学 – 李群锋

儿童性格心理学 – 李群锋

Leckas
介绍 《儿童性格心理学》是一本关于儿童教育的书籍。本书的宗旨是帮助家长在家庭教育实践中更好地培养孩子的优秀性格。我想知道如何才能培育出性格良好的孩子。 作者 李群锋是群锋教育圣贤国学院国学讲师、群锋国际教育品牌创始人、幼儿园自动化运转系统缔造者。 内容 《儿童性格心理学》有一篇序言、十篇章节和一篇附录(称职父母最应该知道的好性格养成记)。章节分为上下两篇,分别是懂点性格心理学,破译孩子背后的心灵密码以及用爱赢得孩子的心,帮孩子塑造迷人好性格,各有五章。 章节依次为: 一)孩子性格大不同:走进孩子的彩色心灵世界 二)表现型孩子多外向,家长要赏罚分明 三)思考型孩子内心多细腻,家长要多点拔和肯定 四)指导型孩子多叛逆,家长要多包容和引导 五)亲切型孩子多胆小,家长要多鼓励和陪伴 六)懂感恩的孩子,性格和灵魂中充满香气 七)放手去爱,孩子性格才会更独立和坚强 八)优秀社交力和好人缘,彰显孩子恭谦有礼好性格 九)用爱制止和引导,带孩子远离坏性格 十)正确识别孩子的逆反心理,安抚孩子的反常情绪 每一篇章节都有五到十七不等的分节,我就不一一列出了。 读后感 《儿童性格心理学》以典型案例和分析指导来说明和列举有效的教育方法。书中说性格并非不可改变的。性格中虽然有天然的、难以改变的成分,但也受到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尤其在孩子的性格尚未定型的幼年时期。家长在这个时候有意识地去塑造、培养,就有机会改变孩子的性格。...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