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凭什么做好互联网封面
你凭什么做好互联网封面

介绍

《你凭什么做好互联网》是一本关于互联网运营的书籍。由于我正在经营一个网站,所以就被这本书的题目吸引了。



作者

曹政曾经在百度就职,担任高级分析经理和产品顾问。他也是4399的前首席技术官。4399是一个中国的小游戏专业网站。作者的精通项目包括大规模负载均衡技术架构及数据挖掘。这就是我所能找到关于作者的资料了。



内容

这本书由六个章节和一篇前言组成。第一章是旁观他人审视自我,有七个主题。第二章是思维方式也是生产力,一共有六个分章。第三章是能力与成长,围绕着八个要旨。第四章是创业与投资,共有十一个分章。第五章是产品与技术,总共有九个主题。最后一章是经营与管理,由七个分章组成。



读后感

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技术性书籍,不过读下去后才发现这其实更像一本职场生存手册。它不仅仅提供关于互联网领域的知识,而且还给予适用于职场或事业的忠告。我觉得前三章并没深入探讨互联网营运,反而讨论着适用于各个领域的原则。第四章和第五章开始探讨关于互联网创业的一些事项。第六章经营与管理的内容对任何参与管理事务的人都有帮助。

其实不论是在什么领域,能够发现问题本质并提出解决方案才算得上是人才。创业者的发展机会在于产品、行业和用户的问题;而打工一族的机会则是企业的问题。自省能力也非常重要。把任何失败都归咎于外在因素的话是无法进步的。除此之外,个人信用是非常重要的财产,所以不要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损害自己的信用。

坦白说,从这本书中我并没有学到很多关于互联网营运的知识,不过职场通用知识倒是学了不少,也能算是获益匪浅吧。



名句

  1. 优秀的人,将理想建立在自己的奋斗上,比如说,我要做成一个什么事业,我要完成一个什么目标;而平庸的人,将理想建立在其他人身上,比如,我要中个大奖,我要换份好工作,遇到好老板。
  2. 用正确的思维,做正确的事情,把失败的经历当作下一步前进的垫脚石。一点点提高你赢的概率,别被那些烂人烂事毁了自己。
  3. 信用的本质就是别人对你的印象。
  4. 很多能力,都是逼出来的,要不别人来,要不自己来。
  5. 兼听则明,是有前提的,没有主见和自信的人,兼听是不会明的。


评价

[usr 2]





对《你凭什么做好互联网》有兴趣 ?

你可以点击下面的链接到大众书局网店购买本书。

到大众书局网店购买本书

Related Posts

高效休息法:世界精英这样放松大脑 – 久贺谷亮

高效休息法:世界精英这样放松大脑 – 久贺谷亮

Leckas
介绍 《高效休息法》是一本由尹晓静翻译的日文书。作者用脑科学知识向读者介绍高效休息法。虽然我并没有无法休息的困扰,不过我还是想学习有效让大脑休息的方法。 作者 久贺谷亮是一名在日本和美国一共拥有超过二十五年临床医生经验的美国神经精神医学学会认证医师。他拥有耶鲁大学医学院精神医学系博士学位。他在洛杉矶开设TransHope Medical(久贺谷心的诊所),并担任院长。 内容 《高效休息法》只有两个章节、一篇译者序、一篇前言、一章结语和一个特别附录。 前言是科学正确的“大脑休息法”。这里有四个主题。 第一章是先睹为快!消除大脑疲劳的七个休息法。这章介绍了七个休息方法。 第二章是正念时刻“高效休息法”的故事。这里包含了一篇微小说。 结语是从Doing到Being。特别附录则是美国精神科医生推荐的五日简单休息法。 读后感 你有没有试过注意力涣散、无精打采、焦躁不安呢?这些其实都是大脑疲累的征兆。压力从何而来?书里提到压力往往来自对过去的检讨和对未来的忧思。 作者提倡冥想和正念(mindfulness)是让大脑和内心获得休息的一种方法。书里的方法都有科学依据,作者也引用了很多研究论文来支持他的观点。 什么是正念呢?正念就是要像第一次接触这个世界一样重新理解它,并且能够维持对当下的关注,就像回归孩童时期一样。作者认为休息应该寻找从根本上能解决问题并长期有效的方法,不能只是追求短暂放松。 七个休息法分别是正念呼吸法、动态冥想、压力呼吸化法、“猴子思维”消除法、RAIN(recognize, accept, investigate, non-identification)法、温柔的慈悲心和扫描全身法。在这里我就与大家分享正念呼吸法,其它的就要你们从书中自己获取了。 首先采取基本姿势:闭上眼睛在椅子上稍微挺直背部,离开椅背,腹部放松,手放在大腿上,双腿不要交叉。第二步是用意识关注身体的感觉,比如身体之间的接触、身体与椅子的接触以及身体被地心引力所影响的感觉。最后一步是注意呼吸,自然的呼吸,不过要注意呼吸时身体的变化。如果浮现杂念(这是非常正常的),就把注意力重新放到呼吸上。每天实践五到十分钟。...
Read More
零售的哲学:7-Eleven的便利店创始人自述 – 铃木敏文

零售的哲学:7-Eleven的便利店创始人自述 – 铃木敏文

Leckas
读后感 作者希望《零售的哲学》能够让读者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方法,成为向新挑战迈出第一步的契机。 何谓经营? 经营就是不忘根本,踏实地向前迈进,只有凭借坚忍不拔的实干精神,才能在紧急关头迎接挑战,做出具有独创性的变革。经营绝对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个人的工作亦是如此,在尚不具备明确的根据时,最好不要公开宣布业绩目标。 企业必须依靠自身的智慧建立可持续性发展的事业。开拓新事业必须具备认清核心重点的能力,在起步之初没有必要遵循完美主义。 经营肯定离不开会议,可是开会常常却让人觉得浪费时间。作者说会议不应该只是单方面的传达,只有把握听众的反应,进行双向的沟通,才能让会议时间变得更有价值。 以消费者为先 判断一项事业是否具有可行性应该从消费者的立场出发,以消费者的视点,深入考察是否“符合需求”。总的来说,就是站在顾客的立场来考虑,不是为顾客着想。 注重变化 萌发新商机的关键点在于从变化预测未来,环环相扣地思索应对变化的方法,如此循环往复。从变化中读懂“未来”,建立“假设”然后“执行”,再对结果进行“验证”来优化工作模式。作者提倡的工作步骤是“假设➡️执行➡️验证“。 事业成功与否的分水岭在于能否比别人早一步注意到变化,并找出有效应对的方法。关键点是常常变化的,所以才要注重变化。 成功的要素 当事业发展受阻时,怨天尤人是最轻松便捷的方法,但是轻松的背后即是停滞不前。只有正视自身的弱点,努力做出改善,并不断地向新目标发起挑战,才能脚踏实地地前进,得到稳步的成长。 实现机遇关键在于问题意识(经常主动研究现行的工作模式是不是处于最优状态)和思维力(深层次挖掘事物本质的能力)。 总结 《零售的哲学》道出了7-Eleven成功的原因。作者认为7-Eleven成功的原因是: 他认为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时刻保持发现问题的意识,制定出切中要点的初步假设。如果我们也把“假设➡️执行➡️验证”这个步骤带入工作或学习中,或许能够获得意想不到的成果吧。 除了第一章和第八章外,每一章的结尾都有零售の哲学。这是章节的要点——短短三句话就是整章的精华了。 由于本书与我之前读过的《7-Eleven经营秘籍》类似,所以我就没给三星评价了。 一言蔽之...
Read More
财务自由之路II:3年内让你的个人资产翻一番 -博多·舍费尔

财务自由之路II:3年内让你的个人资产翻一番 -博多·舍费尔

Leckas
介绍 《财务自由之路II》是一本由德语翻译过来的财富管理书籍。这本书的译者是赵禹霏。作者想让读者通过这本书获得可观的收入,从而获得更多乐趣和意义,提高生活质量。我想知道有什么方法能够让个人资产在三年内翻倍。 作者 博多·舍费尔(Bodo Schäfer)是德国著名的投资家、企业家、演说家以及畅销书作家。他在十六岁时移民美国。二十六岁的他遇到了个人危机———他的贸易公司出现了财务危机,并且债台高筑,但四年之后,他逐渐从债务中摆脱出来,并能够靠丰厚的利息生活。 内容 《财务自由之路II》有一篇前言和两个部分(共十二章)。 第一部分是理论基础,由五篇章节组成。第一章是仓鼠之轮,第二章是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第三章是新规则,第四章是选择适合自己的领域,第五章是强烈的兴趣+天赋=心流。 第二部分是实践篇,共有篇章节。第六章是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第七章是增长最终受益,第八章是投资者——创造一台自己的印钞机,第九章是将自己定义成专家,第十章是做企业家,不做接管者,第十一章是先服务,后收益,第十二章是业余时间。 读后感 《财务自由之路II》探讨的是赚钱游戏规则。所谓的自由固然是无约束的,但却不是免费的,所以只有那些愿意为之付出代价的人才会拥有自由。 赚钱的方式分为五种,作者以五角星来显示。这五种方式分别是雇员、自由职业者、投资者、企业家和专家。后三种方式处于五角星的左边,而另两个处于右边。 书中提供了关于每一种方式的建议来让读者赚取更多。 作者认为多数人都处于仓鼠之轮之中,那就是使尽全力,却没有进步。这和富爸爸穷爸爸的老鼠赛跑意义相同。每一种工作都会陷入仓鼠之轮,就看你能不能摆脱它。越努力工作的人通常越容易受到国家的税收惩罚。 作者认为世界很少是公平的。这一点我非常同意。但是不公平的事并不重要,重要的事我们如何应对。他说高收入和充裕的时间是可以兼得的。我们今天付出多少,决定了明天能够赚多少。 四至五年后,我们现在所做和所知的事情又四分之一将会过时。他不否认学校的书本知识十分重要,但是若要赚更多钱需要额外的社会经验。 企业的每一次自我突破都会伴随工作岗位的流失。作者倡导读者必须在别人抢了饭碗之前首先打碎自己的饭碗。如果总是沿着自己的路走下去就会错过通向未来的路。 如果想赚更多的钱,对工作的乐趣应该要像对喜欢的游戏或爱好那样多。成功人士并不是把不寻常的事情做好,他们只是把简单的事情做得特别好,赢者是不相信“重在参与”这句话的。 为什么人会在一份不适合自己的工作上努力呢?因为在乎别人的眼光,害怕自己不被社会接受,被别人看成一无是处的人。其实任何一种来自外界的“安全感”都仅仅是一种假象。我们必须清楚财富属于那些和别人想法不同的人。大多古老又传统的真理包含的传统因素太多,而智慧因素太少。 穷人和中产阶级把时间用在省钱上,而富人把钱用在节省时间上。变得富裕是我们自己的任务,没有其他人会帮忙完成这个任务。我们必须清楚工作的本质是工资,而不是变得富裕。另外一点就是我们外部的情况只是自己思想的影像而已。...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