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下班后封面
赢在下班后封面

介绍

《赢在下班后》是由池本克之所著,赵净净翻译的日文书。它是一本关于如何利用工余时间来提升工作效率甚至是生活品质的手册。



作者

老实说,由于作者是一名日本人,我无法找到关于他的详细资料。他在书中提到他的职业生涯始于租赁公司与保险公司的普通职员。过后池本克之在Dr.Ci:Labo Co.,Ltd.和Netprice,Ltd.上班。他担任过七家公司的社外董事以及为三百家以上的大型公司乃至风险投资公司提供咨询服务。



内容

《赢在下班后》 一共有一篇前言、六个章节与一篇结语。每个章节结尾都有一段小结来总结章节里的内容。这些总结非常精炼简要,大致上都囊括了整篇章节的内容。如果不想逐字逐句地读这本书的话,可以专看这些小结。

书中提到作者认为度过下班后时间最好的方式、如何应对工作上的压力、情绪管理的重要性、身体管理的目的、旅行时提升自我的方法和外在形象对自己的影响。这些都是作者以多年从商与咨询的经验所得出来的心得。



读后感

正如作者所述,世上没有不乏味的工作,一切都取决于我们的心态。作者认为如何度过八小时外的时间对一个人是否会在事业上取得成就起到举足轻重的影响。他建议我们利用下班时间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并把对待娱乐的热情也用在工作上。除此之外,做人必须要谦虚,并不耻下问,借鉴别人的经验,这样才能少走点弯路。姿势在很大程度上能左右自己的心思,所以我们需要找寻一个能够让自己提起干劲的姿势,以便必要时能够透过姿势来调整自己的心态。还有一点就是我们在工作时间外的言行举止才是决定自己个人形象和评价的依据,所以不论何时我们都应该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呈现出来。

虽然我个人并不完全赞同作者的所有观点,尤其是关于旅行的方式,不过他的其它观点却是非常有道理。如果能把这些道理身体力行的话,成功应该离我们就不远了。



名句

  1. 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爱好都无法全身心投入、倾尽全力,更无法寄望他能够认真对待枯燥乏味的工作了。
  2. 做不到谦虚,就不可能学到真正重要的东西。
  3. 勇于承担责任的人和总是把错误推到别人身上的人,成长速度会截然不同。
  4. 准备工作占八分,真正的工作占二分。
  5. 要想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正确判断,拥有多少当机立断的经验值,以及多少判断材料就变得非常重要。


评价

[usr 2]





对《赢在下班后》有兴趣?

你可以点击下面的链接到大众书局网店购买本书。

点击这里到大众书局购买本书

Related Posts

华为员工准则 – 谭慧,宿春君

华为员工准则 – 谭慧,宿春君

Leckas
介绍 《华为员工准则》顾名思义就是华为员工的工作标准与行为规范。为什么我会选择这本书呢?纯粹是因为我想看看华为是如何靠员工获得成功的。 作者 我并无法找到关于谭慧与宿春君的资料。所以,这篇书评就没有作者简介了。 内容 《华为员工准则》一共有十五卷和一篇前言。 第一卷是华为的基因:奋斗为本。第二卷是遥望北斗:看多远,华为就能走多远。第三卷是华为的宿命,你的使命。第四卷为下一个倒下的是不是华为。第五卷是自主学习:只选拔,不培养。第六卷为务实:在渐变中质变。第七卷叫做企业文化:认同,然后执行。第八卷是在主动中领先。第九卷是能力至上:只有“院土”,没有院士。第十章为孤独的人走不了天涯。第十一章是站在客户、同事、公司的角度思考。第十二卷是自我变革。第十三卷叫做时刻充满正能量。第十四卷是华为基本法。第十五卷有两个标题,分别是华为公司人事管理制度以及华为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制度。 第一到第十三卷里每卷都被分为五至六章。每章开头都有一段任正非讲话的原稿节选,正文则提炼讲话精神,并配以案例或分析解读。章节末还有行动准则,分条列项地总结了职场员工具体的学习、操作方式。 第十四卷开始是华为员工准则的条条框框,章节数目与前面的十三卷会有点不一样。 读后感 《华为员工准则》全面解读华为员工守则精神,讲述华为人实干、奋斗、奉献的精神,以及学习、工作、成功的策略。 艰苦奋斗精神一直是华为人的灵魂。不过华为的务实并不是单纯地苦干,而是一边抬头看路,一边勤奋赶路。做事不能只下苦工,要三分苦加上七分巧才能更容易达到自己的目标。 员工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所以华为的员工准则才会这么详细。华为要求员工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应该精通它。犯错是创造性思考必要的副产品,不要害怕失败,从中学习。不过同样的错误犯两次就不可原谅了。只有正视错误,才能从错误中得到价值。 这本书里也提到了员工应该满足客户的需求。那客户都有些什么需求呢?客户的需求有三:实惠的价格、过硬的质量、及时完善的服务水平。所以华为要求员工在这三个方面上多加努力。 除了华为,作者在书中也以其它公司做例子来解读一些准则。读了这本书后,我发现华为对员工的要求真的很高,而且饭碗并不是打不破的。如果没有与时俱进,努力充实自己,那在华为应该是混不下去的。这就是华为如何善用人才壮大企业的方程式了。 名句 惶者才能生存,偏执才能成功。 主动地投入工作中,视平凡的工作为毕生的事业,把普通、平凡的工作做好、做到极致,你就从平凡走向了卓越。 让成功变为现实的往往不是现实,而是心态。 认错是一种态度问题,少犯错则是一种能力问题。...
Read More
婴幼儿睡眠全书:小土教你守护安睡宝贝 – 小土大橙子

婴幼儿睡眠全书:小土教你守护安睡宝贝 – 小土大橙子

Leckas
介绍 《婴幼儿睡眠全书》是一本关于小孩的睡眠书。作者把中国妈妈们的经历、感受、智慧汇集起来,让需要的人能有系统地参考。我读这本书是为了获得足够的知识让孩子出生后可以睡得好。 作者 小土大橙子本名陈誉文,是中国第一个获得IMPI(国际孕婴和育儿研究中心)认证的婴幼儿睡眠咨询师。她自二零一三年开始从事婴幼儿睡眠研究及咨询工作,专注于婴幼儿睡眠知识的普及和总结,并推出“小土婴儿睡眠”系列视频课程。 内容 《婴幼儿睡眠全书》 有一篇前言、十三篇章节和一个附录(写给爸爸们的一封信)。 章节依次为一)初识婴幼儿睡眠、二)小土安睡入门、三)小土5步睡眠引导、四)自主入睡及难点突破、五)效果不错的摸索实例、六)最初3个月的睡眠、七)4~6个月的睡眠、八)7~9个月的睡眠、九)10~15个月的睡眠、十)16个月以后的睡眠、十一)特殊睡眠状况、十二)睡眠安全健康问题及十三)睡眠用品解析。 每一篇章节都涵盖二至九个主题。 读后感 《婴幼儿睡眠全书》 全面地讲解了小孩的睡眠。书中收录了各式各样的睡眠知识。睡眠需求是变化的,所以父母不能期望孩子的睡眠习惯是一成不变的。我将在这里记录一些我觉得重要的知识。 书中列出了对应岁数的睡眠时间量: 一至三个月:十四到十七小时 – 四至六次小睡 四至六个月:十三到十五小时 – 三至四次小睡 七至九个月:十二到十四小时...
Read More
博弈:所有问题都是一场赛局 – 川西谕

博弈:所有问题都是一场赛局 – 川西谕

Leckas
介绍 《博弈》是一本介绍博弈论(Game Theory)的日文书。这本中文译本的译者是田中景。本书以博弈论涉及的代表性案例教导基础知识及合乎逻辑的思考方法。我是抱着看看什么是博弈论的心态来阅读这本书的。 作者 川西谕是日本经济学家以及上智大学教授。他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应用经济分析、金融论,现专门从事解析泡沫经济及其破灭的理论研究。 内容 《博弈》由一篇前言、六篇章节和一篇后记组成。 六个章节依次为一)用博弈论掌握“三种能力”(九篇分章)、二)博弈论入门“囚徒困境”(十三篇分章)、三)协调博弈开创“有利市场”(九篇分章)、四)三个博弈清楚厉害关系的多样性(九篇分章)、五)动态博弈拓展“时间的视野”(十四篇分章)以及六)情感+博弈论(十篇分章)。 读后感 《博弈》讨论的博弈论到底是什么?它其实是指分析两个或两个以上局中人的决策、行动的理论。它把在复数(一个以上)主体之间产生利害关系以博弈的形式表达出来。 博弈论有三个要点: 一)把握博弈的结构,也就是问题的全貌(局中人是谁、博弈由什么样的规则支配) 二)预测将要发生的事 三)找到切实的解决对策 博弈一开始要考虑问题呈现的架构,问题受什么规则支配。接着就预测可能发生的事情,然后从中寻找纳什均衡。所谓纳什均衡就是互相根据对方的战略采取最佳行动的状态。不过一个问题里可能存在着不止一个纳什均衡,这是我们必须注意的事项。 解决问题进展不顺代表博弈的困境还没消除。这通常是因为规则缺乏实效性。这时如果能够设定恰到好处的规则来改变博弈的结果就可能获得理想的效果。如果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质疑习惯有时候是很有必要的因为人们都会像奴隶那样被习惯支配,无论是好或坏习惯。 在一次性博弈相互敌对的人很可能陷入困境,不过如果面对重复博弈,他们可能建立合作关系。重复博弈就是重复进行同一博弈。只要构建了长期关系通常就可以维持协调关系。 作者在书中提到了一些让我深有同感的观点。其中之一是人不单只靠理智来行动,所以基于理性假定(假定人类都会理智行动)并不能解释所有现象。就像很多的经济学理论在理论上成立,可是在现实中却无法证实。另外一个就是如果只是盲目从众,即使正确了解博弈结构,也会招致重大损失。作者以买卖股票为例子,我们应该考虑到别人可能也没有先见之明,所以不该盲目从众。 书中提到多种博弈结构,包括囚徒困境、理性的猪、懦夫博弈、便士匹配、霍特林模型、展开型博弈、协调博弈和重复博弈等。有兴趣的话上网也能够查到关于这些博弈结构的资料。 作者说博弈论独特的思考方法重点在于俯瞰式思考、着眼于未来和理解他人。如果遇到困境,或许可以试着改变规则来达到更好的结果。除此之外,博弈论并非是你死我活的“游戏”,我们也可以试着以博弈论来达到双赢的局面。作者以简洁的言语解释了博大精深的博弈论,使读者能够轻易理解。不过要学以致用的话就没那么简单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