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改革:中国经济的问题与对策 – 黄奇帆

Leckas

介绍 《结构性改革》涵盖了中国近二十年来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金融产业的改革发展是这本书的论述重点。作者在书中阐述了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观点。 作者 黄奇帆是一名工商管理硕士,研究员。他曾任中共重庆市委副书记,重庆市人民政府市长、党组书记,中共重庆市委企业工委书记。他是现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内容 《结构性改革》有两篇序、一篇前言、七篇章节和一篇后记。 第一章是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二章是去杠杠与金融风险防范,第三章是新时代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之路,第四章是“数字化”重塑经济社会生态,第五章是房地产长效机制建设,第六章是国有企业资本运作与地方政府营商环境改善,第七章是全面开放:应对国际新格局。每个章节里探讨了三至六个主题。 后记是研究经济学是一辈子的事儿。 读后感 《结构性改革》收录了针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方向所提出的建议。 作者认为只要以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从基础性、结构性、机制性、制度性多个维度剖析问题的短板,抓住问题的关键矛盾,就能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在于提高供给质量满足需要,使供给能力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主攻方向是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分为三个关键词来解读。供给侧是问题导向,分析供给侧有什么问题,然后加以解决;改革就是解决方案,包含基础性制度的改革,体制机制的调整;结构性平衡合理是目标,即以结构性不合理的情况来发现供给侧供给的问题所在,也以结构性的系统平衡来判断改革的成果。基于这些考量,作者推荐生财型、聚财型和资源优化配置型的改革。要素市场化配置包含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和数据五大要素。 作者在书中多次提到金融应该为实体经济服务,不应该脱实向虚。金融的本质有三项,分别是为有钱人理财,为缺钱人融资;金融企业的核心要义在于信用、杠杆、风险三个环节,要把握好三个环节和度;一切金融活动的目的是要为实体经济服务。 作者推崇数字化,认为产业生态不再只是传统意义上把原材料变成产品,还要加工“数据”要素、把数据变成产品的一部分,进而通过数据产品和服务拓展产业链的价值空间。不过他却不认可加密货币。基础货币的支撑是国家主权、国家经济和税收增长能力。作者认为加密货币不具备这三项支撑,所以不看好它们。 他在书中提到了科斯定理:凡是政府管理的、有总量管制的公共资源,都可以进行市场化交易,而市场化交易一定会让政府管理实现更好的资源优化配置,产生更好的效果。政府要做好服务,不能把政府变成决定市场配置的力量,政府的手伸得太长,反而有时适得其反。放权是要把影响企业办事效率的重要审批事项下放或取消,而不是用一些无关痛痒的程序走走形式而已。 作者提到城市化过程应当是使整个国家的建设性用地总量减少、耕地增加,无论发达国家或事发展中国家都是如此。这颠覆了我一直以来的观念。仔细一想,城市化就代表人们聚在城市,耕地自然会增加,不知为什么我以前不这么认为。 从五十至一百年的时间跨度来看,投资收益最高的是股票,第二是房产,第三是债券,最后是黄金。目前全世界主要股票交易所中只有印度和中国内地市场还征收印花税。作者建议废除印花税,可是马来西亚却反其道而行,在明年将要提高印花税,不知这将会对我国股市造成多大的影响。 中美贸易战是影响世界的大课题。不过大国之间的经贸关系是由内在的利益关系决定的,所以他认为中美关系会为了共同利益趋于缓和。原本还以为作者会认为美国的一切都是坏的,不过他却在书中提到中国应该借鉴美国法律(《拜杜法案》)来管理知识产权以便能够更好地把专利转化为新产品。 关于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作者认为中国应当重点发展服务贸易。他也推荐自由贸易,并提出零关税、零补贴、零非关税壁垒来使中国经济更上一层楼。他认为中国应该以短期阵痛来换取未来的长远发展。不过我很怀疑有多少人能做到这一点呢?不过或许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真的能够实行摒弃短期利益换取长期利益的政策。 我原本还以为这本书是为中共宣传(事实也确实是如此),不过作者也有指出中国当今的短板,所以也不完全算是政治宣传书。我觉得作者的一些观点放诸四海而皆准,可以视国情来运用。 最后与大家分享我觉得作者说得非常有道理的话(与经济学无关):知识改变命运,但知识不简单地等于信息。有知识后要运用,善于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才是智慧。 名句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的对立统一。 金融系统不可能没有套利,但是如果泛滥成灾,对实体经济是不利的。 市场预期管理是金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舆论决定预期,预期决定价格,价格变化决定资本流向,资本流向决定经济结构。 现代企业、现代经济的全球竞争力,一靠技术,二靠资本,三靠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全球化运作能力。 大企业强国,小企业富民。 评价 [usr 2] 对《结构性改革》有兴趣? 这本书是我在中国亚马逊Kindle书店购买的。如果你知道马来西亚哪里有出售本书的话,请在下方留言告诉大家。谢谢。

Read More

简明日本史 – 陈勤

Leckas

介绍 《简明日本史》是一本关于日本这个岛国的历史书。作者想为读者还原一个真实、可把握又生动有趣的日本历史。最近我对历史非常感兴趣,见到这本书就决定读它了。 作者 陈勤是一名传媒学者,现任北京印刷学院教授。他曾在中国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等多家传媒出版机构担任策划人。他是中山大学历史学学士,南京大学历史学硕士、博士。 内容 《简明日本史》共有一篇引言(日本与中国:最熟悉的陌生人)、八篇章节和一篇后记。 这八篇章节是一)日本人,你从哪里来?、二)以华为师 和魂汉才、三)武士的天空——幕府风云、四)明治维新 和魂洋才、五)日本帝国初成长、六)通往毁灭之路、七)以美为师 日本新生和八)日本失落了吗?。 每一章内有三至六节不等。 读后感 《简明日本史》叙述了日本从蒙昧野蛮、残暴变态的国家进化成文明开化的国家以及中日两国从师生到世仇再变为友好邻邦的历史过程。 日本人的起源地位于日本与北亚腹地之间的西伯利亚荒原。最早的日本先民(被称为绳文人)是从冰面上走到日本列岛的。 农耕文化是由后来的渡来人所带去的。 日本民族审美意识的完整体系包括“物哀”、“幽玄”和“侘寂“这三个理念。作者用中国古诗词来比喻这三个理念。“物哀”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幽玄”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侘寂“是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钓鱼岛以及台湾主权争议原来是由旧金山和约的第二条和第三条的相关规定引发的。 看着现在山明水秀的日本很难想象它也曾是个“山赤水浊”、城市弥漫着“七色空气”的“公害岛国”。可是日本最后却成功蜕变,成了现在干净宜居的模样。所以说正面对环境污染问题的国家还是有机会转变的,只是需要付出努力。 日本能够如此快实现现代化主要是因为他们把专业的事情交给懂行的人去办。 作者认为日本真正的失落并非GDP不增长或负增长,而是长期持续的人口负增长和人口严重老龄化。如果人口结构无法改善,那日本将会真正失落。 其中一个让我感到意外的事是现代汉语的大量词汇竟然来源自二十世纪的日本。怪不得文言文那么难读了,毕竟字的意思可能都不一样了。另外一件事就是原来日本的陆地面积原来比德国还大。原本我还以为它和英国不相上下,没想到竟是英国本土的两倍。 回顾中日两国交往关系史就会发现,双方都在互相误读,这种状态已经持续了上千年,至今仍没有多大改变。不知将来会不会好转呢? 作者对人性没信心,他说所有人的人性都是经不起考验的。他还说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是一个自发演进的秩序,如果没有自以为是的领导者的人为干预,往往会演变得更正常。 读史是为了温故知新。日本所经历过的某些事现在也正被其他国家经历着,希望他们能够吸取教训,避免日本所犯过的错误吧。可惜历史总是不断重演,人类究竟能不能摆脱这个循环呢? 我原本还有些担心书中会不会一面倒地批判日本,不过读了之后发现作者非常中立地介绍了日本的历史,使我获益匪浅。这也是因为作者希望能够帮助读者建立一个不扭曲的日本观的关系吧。 名句 毕竟观念是虚无缥缈的,必须落实在物件上,放在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上才更有说服力。 真正的学霸是主动学,有选择性地学。 人类历史的无数经验教训都证明,人心、人性往往是最靠不住的,特别是在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 在成为理想中的自己之前,每个人都要经历外人看不见的辛酸苦辣。 世界上最大的邪恶不是杀人纵火,而是制造愚蠢。愚蠢本身并不邪恶,却可以把邪恶放大千万倍。 评价 [usr 3] 对《简明日本史》有兴趣? 这本书是我在中国亚马逊Kindle书店购买的。如果你知道马来西亚哪里有出售本书的话,请在下方留言告诉大家。谢谢。

Read More

希望之线 – 东野圭吾

Leckas

介绍 《希望之线》是一部日本推理小说。这本中文版是由张舟翻译的。之前读了东野圭吾的几本书觉得不错,所以就决定拜读他的新书了。 作者 关于东野圭吾的介绍,可以在这里找到。 内容 《希望之线》共有一篇序幕和三十篇章节。 章节并没命名,只以阿拉伯数字作为标题。 读后感 《希望之线》探讨的主题是家庭与血缘关系。本书以一宗凶杀案为主线,穿插了另外两个谜题。故事里的出场人物不多,就像作者的其它书一样。随着作者慢慢揭开谜底,读者才得以知道答案。由于作者并没布下什么线索,所以读者必需等候作者提供答案。不过当我知道答案后,书中人物所做的一切就能解释得通了,这就是作者的厉害之处。 如果你无意间知道了关于一个家庭的真相,而这个真相并不会对大众造成伤害,你会选择不顾一切揭开它,或是尊重那个家庭的意志,让他们随自己的喜好而活呢? 虽然本书不长,但是内容并没让我失望。东野圭吾已成为我所喜欢的作者之一了。 名句 人总有各种隐情,我们不可以妄下判断。 评价 [usr 3] 对《希望之线》有兴趣? 你可以点击下面的链接到纪伊国屋书店购买本书。 点击这里购买本书 以上链接是行销联盟链接。如果你从以上链接购买本书,我可能会从中获益。如果你想支持我的话,就请点击链接购买这本书吧!

Read More

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 – 吴思

Leckas

介绍 《潜规则》探讨了中国古代官场的陋规。这一本书是二零零九年的修订版。我想看看作者笔下的潜规则到底是什么。 作者 吴思是一名中国作者与记者。他曾在《农民日报》和《炎黄春秋》任职。 内容 《潜规则》由自序(关于“潜规则”和这本书)、正编、杂编和附录组成。 正编有十四篇章节。章节为一)身怀利器、二)老百姓是个冤大头、三)第二等公平、四)当贪官的理由、五)恶政是一面筛子、六)皇上也是冤大头、七)摆平违规者、八)论资排辈也是好东西、九)新官堕落定律、十)正义的边界总要老、十一)官场传统的心传、十二)晏氏转型、十三)崇祯死弯、十四)有关潜规则的定义。 杂编只有五篇章节,分别是一)笑话天道、二)古今中外的假货、三)我们的人格理想、四)理解迷信、五)代后记:农民与帝国。 本书的两篇附录是《新周刊》:潜规则十周年专访吴思和吴思《洋人的“权利”,我们的“分”》(提要)。 读后感 潜规则是基于趋利避害的现实计算,并不是道德善恶问题,而是大多数人处于一种利害格局中的寻常或者叫正常的行为。它存在于各种正式规定的制度之外,是实际存在的一个不成文又获得广泛认可的规矩。 潜规则的诞生应该是因为官吏所掌握的合法祸害能力太过强大,而百姓的力量又太弱小的缘故。它能够用博弈论来解释。双方的行为相互影响,各自的得失还要取决于对方的策略。收买的结局对双方都有利,对抗于双方都是有风险的。 帝国制度把常人的弱点和毛病培育成全国性的灾难,而潜规则又把帝国推向灭亡。可是古代中国却始终走不出这个循环。无论帝皇怎么禁止贪污,贪官污吏还是比比皆是,更何况有些皇帝是造就腐败官吏的推手?不过作者认为帝国制度是当时最有效的国家管理制度,所以才存在了这么长的时间。 书中提到公务员偷懒是举世公认的,是追求闲暇效用的最大化的结果。希望这在将来不再成立。作者也认为市场机制不能摆平个人眼前利益和团体长远利益的冲突,能做到的只有法律道德宗教之类。迷信也是因为现实中善未必有善报,恶也未必有报应而产生的。如果没有一个精神支柱或是行为标准来约束,或许所有人都会作恶吧? 《潜规则》点出了历史中一些让我想不明白的事情,就像是为什么大多数朝廷命官都会贪污。潜规则在当世依旧无法被完全消灭,不过因为信息传播的速度,很多事已经无法被掩盖,加上民众对自身权利的觉醒,希望潜规则在将来会被消除。 名句 不同动物眼中的世界是不一样的,透过不同眼镜看到的世界也是不一样的。 拉关系走后门,巴结讨好分肥,乐此不疲者满世界都是。 定义不过是一块垫脚石,彼岸莽莽社会丛林中的真实生态,才是真正要紧的关注对象。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既然有理想,总是对现实的自我有所不满,而这正是大彻大悟者不会有的妄念。 评价 [usr 3] 对《潜规则》有兴趣? 这本书是我在中国亚马逊Kindle书店购买的。如果你知道马来西亚哪里有出售本书的话,请在下方留言告诉大家。谢谢。

Read More

日本制造:盛田昭夫的日式经营学 – 盛田昭夫、下村满子

Leckas

介绍 《日本制造》是一本作者为了让美国和国际社会理解日本而写的书。周征文把它从日文翻译成中文。我想看看索尼(SONY)是如何在二战后从一家小公司成长到现在的规模。 作者 盛田昭夫(Akio Morita)是日本索尼公司创办人之一。他是日本著名企业家,具有国际眼光和先进思维方式的企业管理者,被誉为“经营之圣”。 下村满子(Shimomura Mitsuko)曾先后担任朝日新闻纽约特派员、哈佛大学尼曼特别研究员、《朝日Journal》杂志总编等职务,曾获沃恩·上田纪念国际记者奖。 内容 《日本制造》有一篇新版序言、前言和九篇章节。 这些章节是一)战争——生还与希望、二)和平——开启新的人生、三)走向世界——前进的历程、四)关于经营——亲如一家、五)“美式”与“日式”的差异、六)竞争——日本企业的活力之源、七)技术——生存的手段、八)日本与世界——异同交错和九)世界贸易——规避危机。 每一章都有二至五篇分章。 读后感 《日本制造》讲述了盛田昭夫与同伴如何在日本战败后排除万难打造SONY这个大型企业。 作者在书中提到了几个我认为对企业经营非常重要的观点。 其一是企业家的关键职责是决策。为了做出好决策,企业家必需具备宽广丰富的知识面,并通过习得的知识和获取的经验来培养敏锐的直觉。错误是无法完全避免的,不过通过深厚的知识和经验才能减少错误的决定。 作者认为人们工作并非只为了金钱。他非常推崇企业“大家庭”这个概念,希望员工们能够“爱厂如家”。他认为员工并不是可以随意丢弃的棋子,所以他会不裁员。不知这一点放在现在还能不能够实行呢? 市场营销就是要让买家明白商品的价值。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够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到底是什么造就了SONY这间公司呢?作者在书中给出了答案。他认为SONY的立足之本是知识、创造性和热情。 这一版本是二零一一年的新版,而盛田昭夫已在一九九九年过世。除此之外,本书的原版其实是英文,翻译成日文后又翻译成中文。我不清楚这其中会不会有任何差别,不过作者提到日文版与英文版的确有不同。日文版删除了部分对日本人而言属于普通常识的内容,并追加了部分内容。 总的来说,这本书是作者为了改善日本与国际社会的关系而写的。书里交代了SONY成长的历程,也有作者的经营心得。虽然此书可算得上是一本老书了,但是里面关于国际贸易的建议在现在看来依旧可行。作者非常推崇自由贸易,认为它才能促使世界繁荣。可是现在到处都有保护主义,不知未来有没有可能实现作者多年前就已写下的愿景呢? 名句 只有找出能够实现双赢的利益共通点,才能达成自己的目的。 如果一个人不积极主动地勤奋学习,那么花再多钱培养也是徒劳。但唯独有一种只要花钱就能见效的教育方式,那就是旅行。 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人类就很难真正地付出努力。 评价 [usr 2] 对《日本制造》有兴趣? 这本书是我在中国亚马逊Kindle书店购买的。如果你知道马来西亚哪里有出售本书的话,请在下方留言告诉大家。谢谢。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