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生活的艺术 – 林语堂
非文学 / 18th May 2020

介绍 《生活的艺术》是作者写来分享自己的思想和生活所得的经验。我纯粹是想看看作者所谓生活的艺术到底是怎样。这本书是由越裔汉从英文翻译成中文的。 作者 林语堂是一名文学家及发明家。他曾到过美国和德国留学,过后在多所大学和学院任教,并在几个国际组织任职。他在一九四零年和一九五零年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作者在一生中留下了不少中英著作。 内容 《生活的艺术》一共有十四章和一篇自序。 章节依次为醒觉、关于人类的观念、我们的动物性遗产、论近人情、谁最会享受人生、生命的享受、悠闲的重要、家庭之乐、生活的享受、享受大自然、旅行的享受、文化的享受、与上帝的关系以及思想的艺术。 每一章里都有几篇分章。 读后感 《生活的艺术》 表现了中国诗人和学者们经过常识和诗意情绪估定的人生观,也就是中国民族的哲学。 作者认为人类是好奇、梦想、幽默、任性的动物。人类异于其它动物的特性就是能把说话跟拳脚混合应用。作者认为人生世上,他的问题不是拿什么做目的,或怎样去实现这目的,而是怎样去应付此生,怎样消遣这五六十年天赋给他的光阴。人生其实没有什么好坏,只有“在那一季里什么东西是好”的问题。作者认为七十年已经足够获得智慧和看清人类的愚蠢。 文明与文化的最崇高最健全的理想是生活及思想的简朴性。照作者所想,中国最崇高的理想就是一个人不必逃避人类社会和人生,而本性仍能保持原有快乐。简而言之,中国的哲学是注重人生的知识而不是注重真理的知识。 让我感到意外的是作者在书中探讨了与上帝的关系-。他认为宗教应该是一种灵的交流,不应含有此造对彼造有所求的交换情事。他也在书中披露了他如何从一位基督徒蜕变成一名异教徒。 追求知识应该游戏化,而不是填鸭式。寻求知识应该是自己的事,这样才能让教育成为一种快乐并趋于积极。作者并不想人类变成十全十美合理性的人。不过我认为或许当人类十全十美后会与作者所想的不一样,这只不过是因为思考维度不同造成得到的结论也不同。 读了这本书后,我个人觉得作者是一个勘破红尘,相信科学,并拒绝现世的宗教与不相信宿命的人。这本书应该是作于二战前夕,而作者对时事也提供了精辟见解,甚至可说预见了英帝国的解体。一开始还以为他贬低女人,可实际上他非常赞颂女性。 虽然我很赞同作者的很多观点,尤其是经济学的观念,不过我也不同意他的某些观点,就如作者对快乐的定义可能会导致很多人死亡,还有作者说吸烟无害。 书中有些内容其实有点晦涩难懂,再加上书里也引用文言文 ,更是加大了阅读的难度。我并没给这本书很高的评价,或许是因为我的修养还没达到作者的境界。不过我相信作者必不会对此在意,因为他提倡阅读就是应该寻找自己喜欢的书籍来阅读才有乐趣。 名句 人类似分为两种人:一种是理想主义者,另一种是现实主义者,是造成人类进步的两种动力。 天使绝对相信公理;禽兽绝对相信强权;只有人类以为强权就是公理。 世间没有一个人会感到绝对的满足。 理想仅是一种信仰另一世态的心境,不管它是一种什么世态,总之只要和现代人类的世态不同就是了。 人类的聪明虽足以发明无线电,但不足以制止战争,将来也是如此。 评价 对《生活的艺术》有兴趣? 你可以点击下面的链接到大众书局网页购买此书。 点击这里购买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