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跟美国幼儿园老师学早教 – 大J
非文学 / 22nd February 2022

介绍 《跟美国幼儿园老师学早教》是一本关于儿童教育的书籍。我之前读了作者所著的另一本书,所以见到这本书后就决定阅读它了。作者想通过这本书分享育儿的心得和感悟,希望所有父母都能成为成长型的父母。 作者 关于作者的简介,请看这里。 内容 《跟美国幼儿园老师学早教》有一篇前言、五十八篇章节和一篇后记。五十八篇章节分布在十一个部分。 Part 1是幼儿园选择篇——明确目标,为孩子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这一部分有三章。 Part 2是早期教育篇——做教练型父母,激发孩子的无限潜能。这一部分由九章组成。 Part 3是性格培养篇——培养自信、独立的孩子。这里一共有四篇章节。 Part 4是情商教育篇——智商无法改变,情商可以提升。这一部分也有四章。 Part 5是社交能力篇——培养更能适应社会的孩子。这部分有五章。 Part 6是习惯培养篇——好习惯让孩子受益一生。这一部分由六章构成。 Part 7是亲子游戏篇——超级游戏力,培养孩子好品质。这里共有三章。 Part 8是性教育启蒙篇——帮助孩子建立最初的隐私和界限感。这一部分有两章。 Part 9是亲子沟通篇——用对方法,孩子更合作。这里共有七篇章节。 Part 10是爱与规则篇——给孩子有规则的爱和有界限的自由。这部分由九章组成。 Part 11是父母成长篇——提升自己,成就孩子。这一部分有六章。 读后感 《跟美国幼儿园老师学早教》的作者认为最好的老师是父母,最好的早教在家庭。父母要像教练一样,我们的成功在于让选手(也就是孩子)懂得享受比赛的过程,不在于让选手拿到多么好的名次。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自己和自己比更重要。 孩子的发展过程是从“发现自我”到“自我为中心”再到“适应社会”。二至三岁的孩子正处于发现自我之后、开始体验“自我中心”的阶段。真正的教育是从内心激发孩子的动力,而不是填鸭式教育。教育的本质是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任何一个问题,既不敷衍,也不打压,包括性教育。在学龄前,父母应该让孩子学会这三件事:学会准备好、学会负责、学会尊重。 为人父母的第一堂课应当是按照双方都认可的价值观排序,列出最重视的孩子的好行为,然后以这些为建立规则的基础,抓大放小,温柔并坚定地执行规则,在规则内给予孩子最大限度的自由。孩子不需要父母帮他做很多事,但需要父母教他如何独自去完成很多事。这一切都从家长学会给孩子简单、有效的指令开始。结果是我们无法控制的,但在过程中一直坚持、不放弃努力,这是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持有的态度。 性格无法改变,但能力是可以通过后天习得的。接纳和爱一样,都是一条双行道,需要让双方都感受得到才行。切记我们学习育儿方法是为了搭建一个通向孩子心灵的桥梁,而不是把它变成调教或是控制孩子的手段。 父母不需要对孩子的行为负责,但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需要对孩子不听话负责,但需要对如何应对孩子不听话时自己的表现负责。行为只是情绪的外在反应,很多浅层的情绪,比如焦虑、害怕、脆弱等,常常都受到更深层次的情绪的影响。想要管理自己的情绪,想要内心更加强大,光喊口号是没用的,我们需要认识隐性的情绪,和自己的羞耻感握手言和。 早教机上的视频,电脑、手机、iPad上的视频都不建议给十八个月以下的孩子看。但是如果逼不得已,让孩子看一会儿总比我们粗暴地对待他们更好。 作者认为孩子真的不用教,父母做好自己,他们就能做好自己。有些路,尽管很难,但一定要让孩子自己走;有些情绪,尽管难受,但一定要让孩子自己去体会。 我从这一本书里学到了很多东西。我希望我将来能够把这些育儿知识贯彻执行,只不过知易行难,我也不知我做不做得到。可是为了孩子,我需要更努力地成为一个好爸爸。最后我就用作者一句我觉得非常有道理的话来结尾: “父母”,是一个永远会被评价的竞技场,真正的胜利是我们有勇气踏上这个赛场,不管结果如何,只要我们全力以赴,就足矣。 名句 真正的教育本来就没有现成的路,只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一颗心感染另一颗心吧。 孩子的玩具就像女人衣橱里的衣服,买得越多,反而越觉得自己没衣服穿。 有人的地方就是社会,既然是社会,就会有“丛林法则”。 如果你不想做一件事,总能找到借口;如果你真的想做一件事,方法永远比借口多。 真正的强大,恰恰就是敢于承认自己的软弱,敢于面对自己曾经受到的创伤。 评价 对《跟美国幼儿园老师学早教》有兴趣? 你可以点击下面的链接到纪伊国屋书店购买本书。 点击这里购买本书 以上链接是联盟行销链接。如果你点击以上链接购买本书,我将可能会从中获益。

跟美国儿科医生学育儿 – 大J
非文学 / 2nd July 2021

介绍 《跟美国儿科医生学育儿》是一本育儿指南。这是一本普通妈妈自我学习的笔记和成长经历的分享。继怀孕指南后,我也开始汲取育儿知识以更好地准备自己迎接孩子的到来。 作者 大J是Jessica。她是育儿畅销书作家,专注分享育儿方法,擅长儿童全脑启蒙、亲子阅读、在家早教。她曾是知名外企高管,为了早产的女儿而成为全职妈妈。 内容 《跟美国儿科医生学育儿》一共有七十七篇章节、两篇附录(我们的第一年和我们的第二年)以及一篇后记(以爱之名——“超级奶爸”是怎样炼成的。七十七篇章节被分为九个部分。 Part 1是日常护理篇——给宝宝科学、周到的呵护。这个部分共有十三章。 Part 2是喂养与睡眠引导篇——宝宝吃好、睡好,才能身体好,由七篇章节组成。 Part 3是辅食添加篇——为宝宝学习吃饭打下基础。这里一共有十一章。 Part 4是常见疾病防治篇——父母懂得多,宝宝生病少。这一部分有八篇章节。 Part 5是早教启蒙篇——帮助宝宝开启最佳的人生开端,共有十章。 Part 6是规则与管教篇——爱与规矩并行,让宝宝成为更好的自己。这里一共有八章。 Part 7是运动发展篇——四肢发达,头脑才会更聪明。这一部分由九篇章节构成。 Part 8是早产宝宝护理篇——致早来的天使,相信奇迹会发生。这个部分有五章。 Part 9是辣妈奶爸篇——养育孩子是父母的一场修行。这里共有六章。 读后感 《跟美国儿科医生学育儿》所提供的是养育孩子的知识。作者从吃、睡、病、教等方位分享她是如何带孩子的。 先从吃的说起吧。宝宝可以以纯母乳喂养直到六个月大,接着应配合辅食继续喂母乳,并可根据母婴的需求喂养至一岁或更久。宝宝一岁前的营养主要来自母乳,且摄入量应不低于六百毫升。一岁后的宝宝每天需要吃五份水果和蔬菜,一份相当于于二汤勺的量。辅食添加不能晚于八个月,否则就错过了锻炼口腔肌肉和开发味觉的关键期。引进新食物时应该逐步添加,每次只添加一种食物。辅食尽量加在早餐,以便万一宝宝有任何不适时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宝宝三岁前不能吃爆米花、整颗坚果、整个的小颗粒水果或蔬菜(例如葡萄、圣女果等)、硬糖、棉花糖。什么时候可以训练孩子独立吃饭呢?作者认为越早越好,一旦宝宝有兴趣学习就能够慢慢教导。大多数二岁孩子都可以使用勺子或叉子独立吃饭。 孩子睡多久才算足够呢?根据年龄的正常睡眠时间是:新生儿十八小时、一岁宝宝十二至十三小时、学龄前儿童十小时。三岁以前的宝宝晚上入睡实践最好不要超过八点。孩子到四岁才会出现一点颈曲,所以并不需要那么早使用枕头。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新生儿睡眠猝死高发期是在出生后六个月内,所以要特别当心。 宝宝通常一年内会患六次左右普通感冒,这是增强免疫系统的必经之路。不过三个月以下宝宝发热,不管体温多高,也不管宝宝精神如何,都要去就医。另外一点就是当新生儿每分钟的呼吸次数高于六十次,超过一个月大的宝宝每分钟的呼吸次数高于四十次时,请及时就诊。如何判断宝宝是冷是热呢?通过摸宝宝后颈能够判断宝宝冷暖。 作者说宝宝需要慢慢学会和适应很多东西,然后又需要放弃一些以前学会的东西,使用更新的技能。一个还不满一岁的宝宝,注意力集中通常在十分钟以下,所以不要指望宝宝能够像大人一样专注在一件事物上。作者给了一个公式来估量注意力时间: 专注力持续时间(分钟)= 生理年龄至(生理年龄 + 1) 书里也提到了一些我觉得有用的知识。其中一点是关于奶嘴。作者说奶嘴在宝宝六个月前使用没问题,六个月后就要有意识地减少使用频率,以减低宝宝对奶嘴的依赖。还有一点就是宝宝何时才不会把东西放进嘴巴里探索?大部分宝宝要到二岁左右才不再把东西放进嘴巴里,所以在那之前尽量给宝宝提供一个干净安全的环境让他/她尽情探索吧。宝宝买鞋应该选在下午因为下午的脚会比上午肿胀,以下午的尺寸能避免鞋子挤脚。书里也解答了关于妈妈产后何时能运动这个问题。通常在产后四十二天会进行产后复查,如果没问题就可以开始运动,剖腹产也一样。 要做一名称职的父母,首先要照顾好自己,这样才有能力去爱他人,因为只有内心充盈,才能去浇灌别人。爱是一种能力,学会爱自己才有能力爱别人。如果你的妻子对自己能不能成为一名好妈妈感到疑虑,请以作者的这句话来安慰她:“每个人都不是天生就会当妈妈,但每个妈妈都会因为孩子的到来而变得更好。” 教育孩子时应该尊重孩子的想法,那他以后就会有勇气去自由表达自己的意愿。 亲子之间更需要沟通技巧,最关键的就是要尊重和接纳孩子。养育孩子是父母的一场修行,聪明的父母会遇见更好的自己和更好的孩子。这句话应该就概括了生儿育女这件大事了吧。 名句 也许这就是生活的意义,每个选择都没有绝对的好与绝对的坏,踏踏实实过好当下才是根本。 无论你多么用心,任何选择都不会是“最好”的,只能是当下“最适合”的。 做任何事都没有捷径,先苦后甜才是真正的甜。 心态决定行为,眼界决定格局。 大部分人的纠结、焦虑和不幸福,都是来自既不想受苦有什么都想得到的矛盾心态。 评价 对《跟美国儿科医生学育儿》有兴趣? 这本书是我在中国亚马逊Kindle书店购买的。如果你知道马来西亚哪里有出售本书的话,请在下方留言告诉大家。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