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小时漫画理财课书籍封面
半小时漫画理财课书籍封面

介绍

《半小时漫画理财课》是一本关于理财投资的书籍。作者以漫画插图加文字的形式来讲解她的理财投资法。作者想通过此书来分享普通人能够复制的赚钱方式。



作者

我并无法找到关于作者的详细资料,所以只能以书里提到的资料来做介绍了。八宝是一名中国理财师。她在五年内完成了从月入三千元到资产一千万元的转变。她曾在海外留学,最后在北京成功赚取了人生中的第一个一千万元。



内容

本书一共有五篇章节和一篇前言。

第一章是为什么你越来越穷?这章讲解了个人无法存钱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第二章是小动物档案。作者在这里介绍了五种投资性格。

第三章是小动物投资锦囊。这章主要是要让我们知道自己的投资性格。

第四章是上篇基础课。这章里一共有五课,分别是货币基金、国债、P2P网贷、银行理财和基金定投。

第五章是下篇专业课。这里只有三课,就是股票、债券以及黄金。



读后感

作者以简单易懂的方式呈现了八大投资工具:货币基金、国债、P2P网贷、银行理财、基金定投、股票、债券以及黄金。在八堂课里,作者以外行术语详细介绍了每一种投资工具。在每堂课的结尾作者也会教导一些相关术语。

由于作者是中国人,所以书中的内容并不能够百分百套用在马来西亚。虽然里面的很多知识我都知道了,但每个地区都有些许差别,所以这本书也让我了解了中国和马来西亚的金融体系的不同之处。大体上看来,中国的投资项目好像比马来西亚更多元化。

作者在前言中提到她的一千万资产里包含了市值近八百万元的房地产,而流动性金融资产则有二百多万元。所以作者的大部分资产是由房地产组成的,而她并没在书中提到房地产投资。不过,能够在五年内赚到二百万元也是一个很大的成就了。

最后让我为这本书做一个总结。在开始投资前要开源节流,努力存下投资资本。在投资上也要清楚自己的性格并找出适合自己的投资组合。这样的话在投资中获利的几率就会提高了。



名句

  1. 很多人会被忽悠,是因为他们不知道银行在很多时候就是一个理财超市,里面的产品有适合我们的,也有不适合我们的。
  2. 理性投资从来都是反人性的,因此赚钱的永远是少数人。
  3. 基金定投的“微笑曲线”,只会迟到,不会缺席。


评价

[usr 3]





对《半小时漫画理财课》有兴趣?

你可以点击下面的链接到大众书局网店购买本书。

点击这里到大众书局购买本书

Related Posts

茑屋经营哲学:茑屋书店创始人增田宗昭只对员工传授的商业思考和工作心法 – 增田宗昭

茑屋经营哲学:茑屋书店创始人增田宗昭只对员工传授的商业思考和工作心法 – 增田宗昭

Leckas
介绍 《茑屋经营哲学》收录了作者为员工所写的博客。这本书由袁小雅从日文翻译成中文。我原本是不认识茑屋书店的,直到遇上这本书。既然能够出书,我就看看书里的内容是什么了。 作者 增田宗昭是CCC集团(Culture Convenience Club)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在日本拥有超过一千四百家分店的茑屋书店(TSUTAYA)。他于同志社大学毕业后任职于铃屋,曾担任轻井泽Bell Commons开发计划负责人。 内容 《茑屋经营哲学》有一篇前言和五篇章节。这些章节是 一)经营哲学 二)组织论 三)企划 四)价值观 五)心象风光 读后感 《茑屋经营哲学》收录了作者遴选出来的博客文章。这些文章原本是写给他的员工的,记录了他在当时的所思所想。 成长的本质不仅是拥有多少,所处的环境、当事人的想法和决心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应该交给想做的人,而不是能做的人因为会不会不重要,重要的是具备使项目成功的必备要素——决心。店铺的营业额是可以通过努力创造出来的,单凭才能是做不到的。赚钱是不断努力的结果,并不是原因。 失败的店铺大多是因为没站在顾客的角度思考问题,或是不考虑员工对工作的期待感。第二家店容易失败因为成功的体验会让人不由自主地忽视最基本的问题。成功会使人愈发自信,愈发听不进去他人的建议,导致没有进步。失败会造成钱财的损失,但也会带来经验和人脉。谁都会失败,因为做的是自己不会的事情。若不做自己不会的事情,人是无法进步的。 企业者应该创造出实实在在的价值,寻求真相是学者该做的事情。创造价值的是读取数据的感知力、经验,而作者更为重视的是人拥有的直觉。数据并非用来企划的工具,而是用来验证和说服他人。商品没有绝对的价值,而是因人而异。当没人愿意和你做一样的事情,你才有机会成为第一。被变化牵着走,公司将很容易倒闭。无法创造变化,公司将止步不前。我们必须明白重复做同样的事情是无法进步的。 革新就是与固有观念开战,创造出新常识的过程。标准值其实只是符合某一个时代的数值,并非永远不变。若不能遇见未知,个人不会进步,公司也不会发展。竞争对手无论何时都避免不了,只会因为工作的内容、范围大小不同而随之改变。战术是无法扭转战略上的失误。...
Read More
当我们思考时,哲学家在思考什么?:20个哲学家21段赛程中探讨的50个热题 – 纪尧姆·马丁

当我们思考时,哲学家在思考什么?:20个哲学家21段赛程中探讨的50个热题 – 纪尧姆·马丁

Leckas
介绍 《当我们思考时,哲学家在思考什么?》是作者为了探讨大众看待运动员的方式而写的。这本书是由王晓园从法文翻译成中文的。我是因为突然想了解哲学而读这本书的。 作者 纪尧姆·马丁是一名法国职业自行车手。他也是一名哲学硕士。 内容 《当我们思考时,哲学家在思考什么?》一共有两章。 第一章是向着环法自行车赛,前进吧! 第二章是开启比赛征程! 虽然只有两章,但是每一章里都有不少分章。 读后感 《当我们思考时,哲学家在思考什么?》以一场环法自行车赛来探讨哲学。书中的故事都是虚构的 —— 车手大多是哲学家,连爱因斯坦也出现在故事里。 那什么是哲学呢? 哲学是一种生活的艺术,一种思维的方式,与之相比,思考的内容不那么重要。思考不是故意为之,哲学是应运而生的,不是需要抽出时间来进行的活动。哲学是理解和阐释,并非理解这个世界或是改变它,而是将自我投入到一个问题中,并对这个问题提出观点。哲学是批判精神、存在问题、无法理解的论调。 作者认为真正的智慧并不是揭开那些保护我们免受虚无主义影响的幕布,而是拥抱这种虚无,选择用一种东西将其掩盖起来。按照社会习惯、风俗和主流价值观继续生活,但要知道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证明它们的合理性。 作者把这本书和哲学定义为一个游戏方式。他用体育带出哲学 —— 他把体育看作一种哲学客体,进行发掘和研究,搭建两者的沟通桥梁,而不是在它们之间建起一堵墙。这就是为什么他会以环法自行车赛为主题(其实他本人也是一名职业自行车手)。书中包含了一些有趣的插图,增加了这本书的幽默感。 我觉得作者在书中对体育竞赛的评论非常中肯。他说在体育竞赛中,对职业运动员来说,重要的不是“参与”,而是胜利。竞争的本质不是团结,而是对抗。虽然大家都说参与盛事最重要,可是胜利才是最终目的。...
Read More
7-Eleven经营秘籍 – 铃木敏文

7-Eleven经营秘籍 – 铃木敏文

Leckas
介绍 《7-Eleven经营秘籍》是日本7-Eleven创办人所写的经验之谈。这本书由王猛和程慧从日文翻译成中文。作者在本书分享了自己面对失败的方式。我一直很好奇日本和马拉西亚的7-Eleven为什么不一样,就想通过此书寻找答案。 作者 铃木敏文是日本企业家,曾担任日本7&I控股公司、伊藤洋华堂、日本7-Eleven等公司的代表取缔役会长与首席执行官,也担任日本中央大学理事长。 内容 《7-Eleven经营秘籍》有一篇前言(通往未来,没有现成的路可走!)、六篇章节和一章结语。 六篇章节是: 一)努力并顺其自然坚持下来 二)培养跳跃式思维,创造从“无”到“有” 三)与其寻找做不到的理由,不如思考一下实现的方法 四)“工作的分母”不是商家,而是顾客 五)将顾客的需求作为判断标准,就可以毫不犹豫地做出决定 六)看穿事物的本质,顺利推进工作 每一章里都有三到六个分节,我就不一一列出了。 读后感 《7-Eleven经营秘籍》回顾了作者的生平,并重点讲述了作者是如何创立日本7-Eleven便利店的。作者持续工作了六十年直到二零一六年,而7-Eleven是日本第一家连锁便利店,更是世界第一家将POS运用于营销工作的公司。 作者认为要发挥出真正的力量,那应当发现自己一直以来认为非常重要,并一直依附于此的东西实际上仅仅是一种自我认知。如今的时代要求人们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以未来为导向,不拘泥于过去和现在。如果今天做和昨天同样的事情,明天再次重复,在习惯于轻松的时候,也将在市场的变化中被淘汰出局。但是他也提醒任何改革都是有相应成本的。 虽然很难轻易忘掉工作中出现的失败和失误,但如果过于纠结失败和失误,囿于其中则难以前进。作者劝导要尽早忘却,向前迈出一步,面对下一次挑战。失败后如果能转换成全新的视角,重新挑战,就可以获得新的机遇,创造新的事物。社会上的不便和不满是创造新事物或开始新事业的机遇。创造新事物其实并不是创造了什么,而是从现有世界上的众多事物中发现某些东西,在此基础上尝试将这些事物与创造联系起来。 在尝试进行某种挑战的时候,人类本能地就会希望事情能够获取成功,所以内心会出现不能失败的想法。可是这样的话就会在潜意识中倾向于不打破常规,很难摆脱过去经验的影响。如果开始就认为会失败,那么自然就不会进行新的挑战;如果尝试挑战时认为不能失败的话,也就不会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挑战。由于最初的时候不是所有条件都完美无缺,所以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会取得成功。如果心里想着即便失败了,马上忘掉,重新开始,就可以将思维投射到未来。在无数次挑战中,如果一次取得成功,那么就认为这次取得了成功,下次继续尝试挑战,这样就会进入下一个阶段,最终取得完全的胜利。 在做出判断的时候,重要的是判断的标准。不过事情直接涉及个人利益时,人的判断标准就会变得模糊不清。毕竟每个人都会无意识地根据情况的不同,采取不同的立场。人具有两副相互矛盾的面孔:一面是认为某件事有去做的价值的话,即便非常困难,也会尝试挑战,将事情圆满完成;另一面就是本能地试图保护自己。...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