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精英可以快速积累财富书籍封面
为什么精英可以快速积累财富书籍封面

介绍

《为什么精英可以快速积累财富》是一本关于理财投资的书籍。这本书原文是日文,由郭勇翻译成中文。我想通过这本书看看日本精英是如何累积财富的。



作者

富田和成是金融服务公司ZUU社长。他曾在野村证券工作,并在二零一三年自立门户。除了这本书外,作者也著有好几本书籍。



内容

《为什么精英可以快速积累财富》有一篇前言、五个章节、一章后记以及一个附录(Daily Schedule )。

第一章是金钱PDCA是消除“不安”的指路明灯。这里介绍了个人版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

第二章是让“金钱PDCA”急速运转起来。这一章讲解了PDCA技巧。

第三章是时间可以用金钱买——时间资本。这一章详细解析时间资本。

第四章是把自己当作赚钱的“资本”——人力资本。这章是关于人力资本。

第五章是让“钱生钱”的赚钱能力——金融资本。这一章解释了何谓金融资本并介绍了一些投资方式。

Daily Schedule是作者用来安排自己日常活动的表格。



读后感

《为什么精英可以快速积累财富》所谓的精英指的是私人银行的客户层,也就是赚钱能力很强的人。作者以与这群精英打交道的经验以及自己的经历写出这本书。

书里提到四种资本:人力资本、金融资本、时间资本和固定资本。人力资本包括知识、技能(包括金融知识、技能)、人脉、健康、信用以及PDCA能力。金融资本就是能动用的金钱,而时间资本则是我们所拥有的时间。固定资本则包括不动产、汽车、名画、名表、珠宝首饰等。

作者建议我们使用PDCA技巧来达到目标。PDCA是Plan、Do、Check和Adjust。Plan是确定自己前进的方向;Do是大步向前;Check是在前进过程中进行检查;Adjust 是对路线和方法进行调整。这个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持续不断地产生新创意。

使用PDCA技巧时必须有明确的目标。不过目标之上必须存在目的,不能把两者混淆,不然就是本末倒置了。在实现目标时不应过于拘泥于方法,因为这样会难以应对过程中出现的变化,使人寸步难行。PDCA技巧中的Adjust就可以帮助我们克服这个问题。PDCA的精髓是思考问题 → 找出问题 → 思考解决方法 →找出解决方法 → 任务化 → 可视化。为了实现目标,没有所谓教科书式的方案或方法,只要能朝目标一步一步快速逼近,就是最好的方法。

接下来就让我分享书中的一些让我有共鸣的论点。

效果和效率是两种不同的东西。效率是对过程的改善,而效果是对结果的改善。会赚钱的人更看重效果。

作者提到个人信用是由遇到的人对自己的评价所形成的,而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花费金钱、时间和精力。关于负债,作者也提出了一些有趣的观点:负债除了经济上的债务,还有精神负债和身体负债。这些负债值得我们审视。

金钱应该流向不容易贬值,甚至可以升值的商品。作者也不建议一次性付款购买物品,而是建议贷款或使用分期付款。这是因为我们在购买物品时应该要考虑机会成本。或许我们可以把那些借贷的钱用在可以为我们带来更高效益的地方上。只有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才能把钱花得更有意义。

作者也对投资提出了建议。他认为投资做得越早,日后持续获得收益的时间就越长。他也不建议听别人推荐买股票。除此之外,他认为如果第一次买股票就亏钱反而是一件好事。这是因为心疼的感觉能帮助建立风险意识。当股票涨时该怎么做呢?作者认为不应该再买了因为收益已大打折扣,面临的风险也很大。所以如果发现有前景的股票,哪怕多持有一段时间,也要尽早布局。

作者在书中给了不少案例,尤其是以海外留学为目标的例子。书里也附有很多图表来解释作者的观点。作者也提到在马来西亚退休的例子,看来马来西亚在日本的名气也不小。

总的来说,我的观点与作者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与其说这是一本理财书籍,它更像是一本自我提升的书本。我觉得这本书非常适合年轻人阅读因为越早掌握里面的知识,日后持续获得收益的时间就越长。



名句

  1. 不能让金钱控制我们,而要变成金钱的主人去控制它。
  2. 如果能体验到每天取得一点小成就的自信,就能快乐地挑战下去,遇到困难也不会停下来。
  3. 方法就是方法,不能让它成为目标。
  4. 只有把时间运用起来,才能创造价值。
  5. 回顾历史我们也可以发现,不管在什么样的政治体制下,只要经济繁荣、国家强盛,百姓就不会闹事,也就是社会保持了一种平衡状态。


评价

[usr 3 ]





对《为什么精英可以快速积累财富》有兴趣?

你可以点击下面的链接到大众书局购买本书。

点击这里购买本书

Related Posts

宜家故事:IKEA创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传 – 伯迪•托尔卡

宜家故事:IKEA创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传 – 伯迪•托尔卡

Leckas
读后感 《宜家故事》原文是瑞典文,中文翻译是王佳。我所阅读的版本是二零一一年的修订版。这本书细述了宜家的成长之路。 IKEA IKEA是Ingvar Kamprad Elmtaryd Agunnaryd的缩写。I是英格瓦,K是他的姓,E代表英格瓦出生和生活的农场艾尔姆塔里德,A是他生活的村庄阿根纳瑞德。宜家是在阿尔姆霍特(Almhult),一个瑞典小镇起家的。 宜家理念 宜家以为大众提供种类繁多、美观实用、买得起的家居用品为理念。 英格瓦奉行的经商精神是好的买卖不会让买卖双方中的任何一方有所损失,而是必须是共赢。 宜家首创 邮购业务与实体展厅结合的模式是宜家首创的。不过后来它放弃了邮购业务,转而开启了自助组装家具以及平板包装的潮流。 成长之路 宜家在生意起步之时在本土(瑞典)受到了同行的恶意抵制,这是我从没想过会发生在宜家身上的事情。这也促使宜家往国外寻找出路。宜家在一九七三年首次走出斯堪地纳维亚半岛,开启了全球化时代。 在公司开创期和发展过程中,没有一件事是无关紧要可以被忽略的。失败与成功共同缔造了一位企业家。 宜家继承人的成熟标准 英格瓦的三个儿子认为成熟是意识到自己具备一定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同时又能摆脱过多金钱带来的困扰。金钱并非万能,只有影响力才能改变世界。 总结 《宜家故事》揭露了宜家帝国的构造,并讲述了宜家创办人的一生。英格瓦已经于二零一八年过世。宜家现在也已经退出了俄罗斯市场。宜家的发展离不开它的创始人,不过在他精心设计的构造下,就算他不在了,宜家依然能够蓬勃发展。 这本书是英格瓦·坎普拉德的回忆录。书中不仅记载了他发展宜家的心路历程,也包括了他的个人生活。总的来说,这本书不会枯燥无味,并且能让读者更了解宜家。...
Read More
提问 – 杨澜

提问 – 杨澜

Leckas
介绍 《提问》是作者以三十年的访谈经验所写出的一本关于提出问题的书。作者想要让读者提升提问的能力,从而改善自己的认知与沟通的品质。会选择这本书主要是想看看访谈主持人是如何选择问题和提问的技巧。 作者 杨澜是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媒体人、传媒企业家、慈善家。她曾赴美留学,获得国际事务硕士学位。她已经访问过全球超过七百多位人物。除此之外,作者也出了不少书籍。 内容 《提问》一共有一张序篇和二十五章。这些章节被分为十一个PART。 PART I 是提问之前,一共有四个章节。它们是驱动认知:好奇心、认知互动:提问力、案头功课:语言以及案头功课:非语言。 PART II是提问开启。这里的两章分别是暖场:破冰原则和关系原则。 PART III是场景化提问,由抵达——现实场景和重返——特定场景组成。 PART IV是共情时提问。这个部分有两章:共情于“共同”与共情于“共识”。 PART V是假设式提问。这个部分的两章是隐形假设提问和具象假设提问。 PART VI是转场式提问,也有两章。它们是转场:从连接词到关键词以及串场:从特写到特稿。 PART...
Read More
用爱经营:宜家的经营哲学 – 杨宗勇

用爱经营:宜家的经营哲学 – 杨宗勇

Leckas
介绍 宜家(IKEA)这家跨国家具公司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吧?马来西亚如今一共有三间IKEA商场,分别坐落于南部(柔佛州)、中部(吉隆坡)以及北部(槟城)。东马暂时还没有IKEA。那IKEA为何会如此成功呢?《用爱经营》为这个问题提出了解答。 作者 杨宗勇是一名纵横商场的人物。他从一名推销员白手起家拼搏成为集团总裁,并兼任不同组织的职务。他的专业包括企业运营管理,风险投资咨询,营销战略策划以及投资理财策略分析指导。他还是赢销中国全国巡回演讲首席讲师,多年来培训足迹遍布全国,为数百家企业培训和教练。除此之外, 他也写了不少关于商管与营销的书籍。 内容 《用爱经营》由一篇前言和八个章节组成。每个章节又被细分成几个小分章。第一章是产品追求:做以人为本的产品,关注生活每个角落。这章一共有七个主题。第二章是价格主张:最亲民的价格,最经济的成本,由六个分章构成。第三章是卖场管理:把卖场变成生活方式的象征,共有六个要旨。第四章是服务理念:顾客至上的体验式营销,由六个分章组成。第五章是商业模式:基于产业链的“有所为,有所不为”,有六个主题。第六章是员工管理:每一个员工都不可替代,讲述七个原则。第七章是团队建设:用爱打造一支同心协力的团队,共有五个分章。第八章是品牌营销:让更多的顾客成为宜家的品牌布道者,由五个分章组成。 本书用八个章节分析宜家独特的产品开发、定价策略、成本控制、体验式营销、供应链体系、团队管理、品牌宣传等。 读后感 读完这本书后,我觉得宜家的经营方式与星巴克(Starbucks)和优衣库(Uniqlo)非常相似,或许成功公司的经营之道都是相差无几的吧。 宜家的创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Ingvar Kamprad)一开始是从事邮购业的。自一九八四年起,他才逐渐涉足家具行业,并在一九五五年开始设计自家的家具产品。 坎普拉德以节俭闻名,所以宜家对成本非常重视。宜家的理念是为所有人服务,所以它会尽量控制成本,好让顾客享受最低的售价。 宜家鼓励顾客亲身体验它的产品,不在乎产品是否会因此损坏。其它厂家大多都不会让顾客在购买前尝试自身的产品。 这一点大大地增进了顾客对宜家的亲近感。除此之外,宜家对安全问题负责到底。 就算会面对亏损,它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置。这一点赢得了顾客对宜家的信任度。 宜家在员工管理上也有自己的一套机制。有一点让我感到新奇的是它的拥抱式管理。它鼓励员工互相拥抱,以此来激发团队的战斗力。除此之外,宜家为了体现管理人员与员工之间的平等关系,经理级人员每年至少要花一个星期到商场或者仓库、餐厅等基层单位和普通员工一起工作。这样的做法让所有员工有机会打成一片,增进和谐。 除了讲述宜家的优点外,作者也以本身经验指出它的弱点并提供改良方案。 总而言之,宜家把企业使命与社会责任、普世价值观、自身利益与顾客利益、环境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完善自己的社会形象,这就是宜家的品牌营销策略。 名句...
Read More